DO NOT MISS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琅琊榜的「家內鬥爭」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琅琊榜的「家內鬥爭」


我在沉溺於琅琊榜的時候,剛好去耕莘講了宮鬥與言情小說,其實主要就是在講中國原創小說中的這類以各種「鬥」為主題的小說,像是宮鬥、宅鬥與朝鬥等。為了逃避自己沈溺的事實,因此我將琅琊榜直接當成舉例的例子跟上課用的素材,最近有空,就先把他打成筆記,分享一下,之後整理整理,或再寫成像甄嬛傳,也看這樣打一打會不會出坑。

我個人覺得琅琊榜的劇本厲害,就在於他的劇本非常平衡,對照組甚多,裡面提到的一句話,常常可以描述許多組角色,像是在景睿離開時,宗主那句「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涯路遠...」這句除了描述景睿與豫津之外,很明顯就是在說林殊跟蕭景琰,但在更往後推,這不也描述了林燮、言闕跟梁皇三人的故事,從這邊就可以看出景睿與豫津帶出了小殊與景琰昔日的情誼,小殊/梅常蘇跟景琰又對稱梁皇、言闕跟林燮,景琰的不變就與梁皇的變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對比,這個在這邊只是舉例,若有機會之後再細談。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而這當中我認為最能夠概括描述整部戲的一句話,那就是祁王蕭景禹死前的「父不知子,子不知父」。這句話幾乎囊括了這部戲中所有父子,劇情中,這句話描述的是祁王跟梁皇,父若知子,就知道祁王一定不會叛變,祁王若知父親,就會早知父親猜疑自己,也不會最後還認為父親沒有殺己之心,甚至若早點知道父親之意,或祁王也會懂得韜光養晦。而劇情進一步帶到梁皇也不懂景琰,不懂他不會被帝王之位改變本心,但梁皇不懂的又何止如此,許多人說琅琊榜像基督山恩仇傳,但在梁皇上,我覺得更像《李爾王》,父親作為君王,將親情與君主的權位連結在一起,對父親的愛與獲得統治權力相互連結,父親同時希望「被臣下服從」與「被子女所愛」,在故事中李爾王不理解自己女兒的話語而造成悲劇。梁皇也是,他認為會跟他明著對衝可能奪權的祁王並未謀反,但他從未防備過,甚至一直都較疼愛的譽王,卻十分輕易的就被策動謀反;他認為不討喜、不懂得討好他的靖王,卻是保他性命的兒子。他確實想要讓太子繼位,即使在太子被禁足東宮時,仍然對太子有父子之情,但太子卻是怨懟他的,認為他早就想以譽王取代自己;從他跟高湛的對話當中可以看到他並沒有因滑族血脈而斷絕譽王繼位的可能,但譽王卻認為父親只是將自己當成與人抗衡用的棋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這句話成為梁皇與他所有兒子之間關係的結論。

但又何止是梁皇,何止是皇室。寧國侯府不也如此?景睿、謝弼又何嘗理解過謝玉?謝玉又可曾願意去理解他這兩個兒子(即使有一個並非他親生),景睿認知中的兩個父親是朝廷柱石、俠義風骨,從他看到謝玉的護衛刺殺梅長蘇,到發現父親使喚爹與兄長去刺殺良官,他的心情不也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更別提,被鼓勵去譽王陣營卻發現自己只是障眼法的謝弼,他最終衝出來替卓家說話時,心裡必然也是震撼於這個從未認識過的父親。

但這兩相不知的狀況,並不是死局。言闕跟言豫津便是最好的例子,言闕長期忽略自己的兒子,任其自由發展,甚至在謀劃刺殺皇帝這件事的時候,都未曾想過兒子的處境,直到梅長蘇提醒,才開始把兒子放進心裡去跟兒子講述自己的內心話(怎麼這邊宗主有點家訪社工的感覺XD);而豫津在除夕拜訪宗主時的一句話「而我身為人子,不能體察他的苦楚,只怕也談不上一個孝字。」確實在宗主告知豫津言侯的豐功偉業之前,豫津對於自己父親也是完全不理解的,若言侯未被規勸下真的犯下引爆摩天大樓祭壇一案後,怕豫津也是無法理解父親為何如此,卻仍然要受此連累,這確實也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可卻在最後,父子之間交心,而成為這句中大概僅少數仍彼此互相扶持的父子檔,這點言闕是比梁皇幸運。


誰跟誰不是骨肉呢?



提出「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用意是什麼?

我當時在演講的時候提出的論點就是,無論是宅鬥、宮鬥、奪嫡等這些鬥爭發生的場域都在「家」內,我自己用個詞叫作「家內鬥爭」。這些互相鬥爭之人,幾乎都是妻妾、姊妹、兄弟、夫妻等在傳統漢人家庭中被視為是一家人的人。當紀王說「誰跟誰不是骨肉的時候」,不僅僅是在說庭生與紀王與靖王的關係,細觀梅長蘇的復仇之路,陷害他們家的是自己的姨父,因忌憚猜疑而殺他全家是自己的舅舅,他既是為了家族洗雪,卻又是在對自己的家族復仇,因他的謀略而亡的謝綺、而傷心的景睿、在祁王覆滅時加踩好幾腳的太子譽王都是他的表兄弟姊妹啊!這句骨肉,不也戳中了林殊心中最深的痛,對謝玉,在景睿生日宴中,謝玉叫強弩兵無差別攻擊閣中之人時,豫津說自己白教他那麼多年謝伯伯,梅長蘇則回「白叫的不只你一個」,不只豫津一個,那還有誰也白叫了,不就是林殊自己嘛,不也是白叫了謝玉多年的姨父?對皇帝,那原本也只是疼愛他的舅舅,最後卻對誰都隔著血海深仇。

但,這樣的悲劇,或許是無可避免的。

在男性血脈傳承,由單一男性來得到管理家族的權力時,政治、經濟的權力基本上與親屬的關係連結在一起(一般我們稱為家父長,但我想講的白話一點)也就是宮廷或皇室只是把這個狀態推到極致,父親所掌握的權力同時也是君權,是更不可反抗卻更吸引人的權力,但其實在傳統漢人社會中,哪一個家庭不是如此?不是父親掌握權力,主導整個家庭,直到死去或讓與兒子/被兒子奪走?在這當中,這個家族的所有人都在奪權,兒子們搶奪能夠成為現在父親所在位置之權力;妻妾搶奪能夠生下繼承人或養育出繼承人的全力;女兒必須要有足夠資源才能夠嫁的好,有娘家可靠...。而在這當中,作為大家長的父親,身兼了父親與擁有權力者兩個位置,他看似能得到全部的人的愛,卻又不免進而去質疑愛的真假,是否只是為了得到權力而展現的。

所以無論是梁皇還是《甄嬛傳》當中的皇上,都在尋求一段「真感情」,是真的因為自己是父親而欽慕自己,是真的因為自己是夫君而愛自己,可悲的是,兩者都沒有得到。更可悲的是,蕭景琰還算對自己的父親有欽慕之心的時候,梁皇先是殺了他的兄長與好友後冷落他,等景琰也開始使計表演出這份欽慕的時候,梁皇才有感覺;甄嬛傳亦然,甄嬛生完小孩後,皇帝說要嚴懲之前碎嘴甄嬛之子非皇帝親生的人時,甄嬛所說「至親至疏夫妻」,看起來意思是,只要皇帝信她,她們就是至親夫妻,可這段話在原典的意思就是指夫妻是至親也是至疏之人,就劇情觀之,甄嬛確實應該也是隱喻這個意思,在整齣戲中,甄嬛認為與皇帝為至親夫妻之時,皇帝並未信任他,反而甄嬛使計而不再將其當成所愛之人之時,皇帝卻開始信任她了。

梁皇與《甄嬛傳》中皇上(實在不想稱呼他是雍正)的猜忌都是兩部戲劇推動的主軸,梁皇對於兒子的猜忌,根源來自於自己稱帝的過程;《甄嬛傳》中皇上對嬪妃的猜疑,來自於他母親的出軌。

為什麼最後我選擇拿這兩部作品相比,因為看了好幾篇琅琊榜的評論,其實有點替甄嬛傳抱不平,相較於琅琊榜明顯比較正氣凜然的價值觀,甄嬛傳的相互陷害、勾心鬥角備受批評,這點我是覺得有點抱屈的,因為同樣處於封建時期,女性所握有的資源遠少於男性,能自保就已屬難事。更重要的是,《甄嬛傳》與《琅琊榜》共享的其實是對於傳統家父長制度的批判,前者是從女性身不由己的悲劇出發,闡述了在如此制度下夫妻關係的虛假,批判了傳統父權對於女性的壓迫,並提供了另一種解放(可詳見我的舊文,雖然那篇是在講小說);後者從男人的悲劇出手,描述了當家族的親密與權力合流時,親情的不勘一擊,進而批判家父長制度推演到極致的家天下,批判在如此的政治結構,作為父親的君王面臨兒子的挑戰下,往往以皇權的持續作為施政的標準,而非天下人之利害。

當然琅琊榜還有很多可以說的地方,這只是我想到的一點,等小說來我應該也會寫一篇跟《情愛不可恃》那篇來投個秘密讀者吧(笑)。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推拿的意義




前情提要:goo.gl/iNMEFU

我到現在還是常常去推拿、按摩,即使我知道我的問題是長期的姿勢不良,但問題就是要改變姿勢不良這個問題很困難,每天就是有八小時要用電腦,說什麼每半小時起來動一動,妳看哪間公司有這個閒時間讓妳動,如果再加上我想繼續寫文章、讀書等於回到家的時間也繼續在用電腦;就說培養運動習慣好了,即使每天都有辦法準時六點下班,一人生活的前提之下,運動跟家務時間幾乎互相排擠。當然可以說我就是不夠有決心,因為我就是沒辦法縮短睡眠時間改早上運動,所以在我還沒有足夠決心以前,當我又因為姿勢不良產生酸痛的時候,還是會尋求推拿跟按摩的協助。

我知道推拿跟按摩無法根治我的痠痛。要根治我的酸痛,我的整個生活方式都需要改變,但我的生活方式無法改變,並不單純只有我的問題,台灣工時太長、勞動規章執行不彰(例如:包含我,我身邊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在領加班費的,好一點就補休,很多還連補休都沒有)、假已經少到只能跟極權國家相提並論還要繼續被砍,從我出社會開始所有人都在告訴我要共體時艱工作超難找請自己忍耐...。我當然也知道我沒有勇氣跟創意自己創業,也沒有什麼積極度在求學時段就寫文章累積credits,沒有本事跟膽量孤身跑去外國闖天下,更沒有阿姨可以帶我去寫劇本。我的酸痛是兩種層面的,我自己的跟社會的,所以我相信推拿總是必要存在的,因為總是會有我自己搞砸或被別人陰到需要被按摩的時候。

所謂的「兩性文學」,先讓我正名一下,基本上在親密關係研究當中,會稱呼這類型「指導他人」或「療癒他人」的文類叫「建議文學」,我覺得這個稱呼比較好,所以在接下的文章中會繼續使用。我並不討厭所有的建議文學,就如同推拿一樣,每個人都有在沒有暖身之下劈腿、自以為自己還年輕直接搬重物、前一天喝到爛醉隔天早上起床發現落枕的經驗,這時候妳的痠痛真的跟姿勢沒有關係,有時候親密關係真的會,發生就算把社會的問題除掉,妳自己或別人的愚蠢造成戀愛的創傷時,妳就需要「療癒」,事實擺在眼前的,我現在也每天都需要被馬個兩節。

差別就在於,有些推拿或按摩,像我的按摩師就會坦承說姿勢不改變就只是爽然後讓他一直賺錢而已,有些雖然沒說但也不會跟妳喇賽講他有什麼黃金之手一按妳就再也不會酸痛。但有些會跟你宣稱他的按摩可以完全治好的,有的還可以減肥減脂、排毒甚至有的還可以消滅冤親債主,然後唬了患者一堆錢,最後讓他們更需要拼了命工作繼續酸痛。我討厭的建議文學就是像是最後那一種推拿,建議文學當然可以療癒、可以毒舌、可以誠實、可以陪伴、可以一起哭哭但不要助長讓這群人在愛中酸痛的社會結構。

請不要繼續大談什麼「嫁過去就從我家變婆家」,請不要合理化對於長輩嬰幼兒照顧責任預設的男女不平等,請不要繼續把一種唯一的、非常難達到的關係當成為要求所有人的標準...。所以看到性解放學姐先拿了某位作家開戰,我就覺得啊…雖然立場不同,但我覺得她問題也沒這麼大,明明後面就有一堆噁心的在排隊。我最受不了的便是站在既得利益者位置,教女人怎麼當女人的。(順便一提,學姐一直逼我評喬治,但我不想花錢幫他衝銷量,所以如果要看我評的人請逼迫學姐送我書。)

簡單來說,不要宣稱這個世界沒有問題,只是戀愛者不夠努力。這個世界問題才是最大的,但要求作家們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性太低,所以我只求在療癒的同時,不要再加強不平等、刻板印象,不要再有雙重標準。我可以接受建議文學不討論姓氏權的平等,但不要把堅持要從母姓的女性認為是斤斤計較或不懂愛;我可以接受作家們擁抱或忽略男女同工不同酬,但不要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女性不夠認真;我可以接受不討論除夕、初一或任何重大節日去誰家,但請不要認為去父系親屬老家是唯一選項,有爭議的就是不尊重長輩的媳婦;我可以接受堅持一對一、性守貞的親密關係,但我不能接受這個堅持在男女上不等質。

從站崗日記開始,其實我講的一直都是一對一、長期親密關係(也就是跟建議文學差不多的領域)。之所以會瞄準在此,就是因為相較於多元親密關係,我更擅長於此,在研究上也著墨更多,因此感受到在當前社會要談一場一對一、長期、要溝通要健康要浪漫要準備進入家庭的親密關係有多難。我不是說個人不需要努力,而是,我們不應該這麼努力,努力100分的人可以享受100分的生活,努力80分的人也可以享受80分的生活,我只想付出60分的努力,也請給我60分的生活,在戀愛中也是一樣的,當這個社會只讓努力100分或好運投對胎的人過好日子的時候(而且後者往往比前者過的更好),那都是有問題的。

而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明明標榜了一個高標準的戀愛、婚姻與家庭,在勞動條件、教育、環境、社會習俗、傳統概念卻都與這打對台的時候,真心擁戴、熱愛長期親密關係,並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要有穩定親密關係的人,真的應該要奮鬥向這個社會爭取才對。

這邊好像還是針對兩性作家們欸,沒有進一步論述,但是其實我之前就有相關的文章了喔!

  • 我個人認為,第一步就是爭取準時下班,詳見我的舊文:異性戀家庭倫理真正的破壞者|https://goo.gl/j6DCHN
  •  另一個結構如何影響親密關係的好例子,可看我的舊文:【站崗日記】第拾柒天:洗碗|http://goo.gl/2x0DTw
  •   當然關於這類建議文學,我還是有比較學理上的批判,可詳見:治癒系的權力|goo.gl/E06LCe (連結為節錄,全文請購買秘密讀者)
  •    關於建議文學常提到的愛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在這期秘密讀者則有更深刻的分析:愛自己,為何需要別人來告訴你|https://goo.gl/0G3cMS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十五年來的好友關係卻在一夕間變了質!?-純友誼真的存在嗎?

這不是廣告,點下去不用擔心

之前才一直說要當兩性專家大撈一票(挖鼻),但我實在無法昧著良心寫出那種文章,啊不然今天就讓我們來「兩性」一點(誤)。這主題勉強算粉絲來函吧,總之就是在男女版上很久以前戰了某次男女純友誼後,突然有人又問了我這個問題:「欸sanzome所以男女之間真的沒有純友誼嘛?」於是我就決定僭越一下,嘗試當伍二或Maria Tsai(誤)。

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會問這問題就代表一件事情,那就是台灣人對於任何「關係」的想法,真的很沒有想像力,就好像每個關係都有一個定義跟必然的相處方式一樣。為了描述這個沒想像力,在回答這問題以前,我要先說一個故事:

在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某事非常的低迷,那時候我非常的沮喪、難過,是那種今日我若有知會拖我當時得自己去看醫生的那種情緒低潮。自然那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大多也知道我的狀況,而有一位跟我非常親近的男性好友(異性戀、微胖)在我在BBS隱版上講希望有人拍拍之類的時候回我說他也很想安慰我,但他覺得這時候給我拍拍,我們不是要在一起,就是我會賞他一巴掌。老實說我早就忘記我當時低潮的最初原因到底是什麼,但我看到這段話真的有被逗笑,整個就覺得靠北這個人對於關係的想像也太單一了吧?虧他還是作家。當然這不影響,往後的日子裡,我們仍然用各種讓彼此尷尬的方式互相在情緒上支持對方(欸?)可是這件事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簡而言之,作為異性戀女性,特別是台灣的異性戀女性,在性上,總會活在兩種極端的期待中:不是期待妳把身邊所有有雞雞的(無論他想不想要)當成預設強暴犯,把自己捆緊並且加上四、五個結界;就是希望妳把身邊所有有雞雞的(無論他想不想要)當成預設電動陽具,想要就歡快的騎上去,一次還可以多用好幾個。而在這兩個極端當中都很難容納所謂的傳說中的「純友誼」,也因此才會有這個問題。

不「純」砍頭的友誼存在嘛?

我先用破題法回答這個問題: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之間有「純友誼」

純友誼這個詞就跟純按摩一樣,基本上就是讓大家知道那是不純的。

先來談談會問這問題的人多半怎麼界定「純的友誼」,根據網路上眾多論戰,大概可統整為:不會跟他上床或發展出親密關係的朋友。我們承接這個定義來思考,不同性別的人之間特殊性在哪?(因為會爭論這個的人多半也沒什麼多元性別或跨性別的概念,所以我們配合一下他們,在這邊先使用生理性別)

首先呢,你以為男男跟女女之間就不會上床跟發展成親密關係嘛?你以為跟你交往的對象就永遠都會維持在異性戀的狀態嘛?情慾是流動的,真的不要這麼肯定。

第二點,也是我比較主要要談的,就算兩個朋友對於彼此完全沒有性慾或愛慕,也不代表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純的」。

這世界上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維持友誼的原因千百種,其中絕對存在「想要陰他」「他超有錢又很笨」「站在他旁邊我整個人顯得小一號」「我暗戀他爸/媽」「我想(或已經)上他老婆/老公」「他是我想進入領域工作的新星」「沒辦法他是我指導教授/老闆/上司」「老師叫我跟他當朋友」「他知道我所有高中時期的蠢事我沒辦法」「我們曾經一起殺過人」...等。

簡單來說,一個人願意持續跟一個人維持關係,通常都是因為對方帶給你什麼好處,這個好處不一定是很功利的,可能是因為你跟他相處很快樂,他超搞笑,也可能是他很有才華,你覺得跟他在一起就好像多了三千個文青點...。所有人之所以跟另一個人締結關係,從來都不是天雷勾動地火,我看到他的瞬間我就決定他是我今生的摯友。

所以這是很可笑的,今天一個人因為想背後偷婊一個人而和他變成朋友→純友誼,但一個人想要跟另一個人上床所以才變成朋友→不純的友誼,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也看出這個社會當面對異性戀戀愛的時候,所顯示對於純粹的一種偏執,任何有牽涉到慾望的,都只能夠在戀愛關係當中,其他的都是「不純的」。

但,也不只是如此,台灣人在親密關係上對於「純」這件事情的狂熱非常的可怕,愛情就一定是那種非要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因為愛而愛的;而友誼也就是一定要因為是朋友所以是朋友,所以我能夠想像上面那段會有人解讀成,好那所有別有所圖的友誼都不能算純友誼,這樣總有純友誼了吧?

請大家在腦海回想一下你認為最要好的朋友的長相,停一下,想一下你們怎麼認識的。

我之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到多數的答案都是:因為高中(國中)的時候座位(或座號)在附近。

然後請再想一下,為什麼你們會一直持續友誼?
答案多半都是因為他陪我度過XXX,他很善良,他很好笑...
應該很少人會因為一個人的缺點或做錯什麼事才願意繼續跟這個人交往。

即使你跟這個人維持友誼或許只是重複你們所有的美好回憶,那也是這所帶給你的快樂。

所以如果和朋友上床,「關係」就變質了嗎?

這個「關係」其實有兩種關係,第一個是妳跟你伴侶的「關係」,第二個是你跟你朋友之間的關係。

當然如果第一個你沒有伴侶的話也沒什麼好談的,如果有,不過你們之間並沒有一對一的要求,其實也沒什麼好談的,重點是,如果兩者皆有的時候。我蠻能夠理解這種對於伴侶與朋友發生關係的畏懼從何而來。

在我們這種世代差異過大的當代,相較於我們的親代,朋友有逐漸取代親戚,成為主要社會支持網絡的狀態,很多人(包含我)若被問起最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時,多半不是想到情人就是朋友,特別在多元情慾嘗試逐漸成為一個選項的時候,友誼甚至常有取代浪漫愛的穩固之感。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沒有性的純友誼是否存在的追尋,也就變得那麼重要。另外一半的紅粉知己、哥兒們,成為你心目中的假想敵(更不要提《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類作品的後續效應)。

因此,對於純友誼的論戰中,無論是論戰兩方認為有或沒有,幾乎都把對朋友有性意圖(或情感意圖)的這種「純友誼」抱持負面的看法(詳情可看:泛科學這篇:http://pansci.asia/archives/34470 或 之前DCARD 這篇https://www.dcard.tw/f/bg/p/13266 )即使認為男女之間有純友誼,也往往會將有性或情感意圖的友誼關係直接界定成超友誼或不是友誼。但這其實就是把異性戀的戀愛視為較高的價值,而性一定要被包含在其中後所產生的後果,不是說那兩個朋友在有伴侶的狀況下還曖昧或發生關係就沒有問題,所謂的「出軌」或「外遇」--關係外的性行為,會產生問題是產生的關係中的兩造,你們之間的約定有規定不能跟其他人做愛,她違約了,那他是爛人。但他上床的對象是不是他的朋友,有差嘛?重點是這個行為啊。或者是向偶像劇的情節他最後發現最愛的是對方,然後甩了你,對你而言,他是爛人,但一樣的,是不是朋友,重要嘛?

一對一的性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你跟你關係對象之間的契約,是無涉於他人的,但你的伴侶違約的時候,其實無論對象是誰,你都是會傷心的。因此執著於男女之間有或沒有純友誼,本身就沒有意義,就算今天他們不是朋友,上床了,也會造成伴侶違反你們約定的事實出現。當然啦有人說因為認定是朋友所以才沒有防備,這說法我保持著懷疑,我覺得如果你要有防備他才不會違約,這實在也太累了,不如修改契約或換一個人比較快。

接著便是朋友的關係了,很多人認為即使在沒伴侶的情況下,朋友只要牽涉到性就會變質。我認為這也沒錯,但很多東西都會讓友誼「變質」,例如借錢、已讀不回、台灣的工時、其中一人突然加入民國黨、從感性台派變理性統派、加入神祕宗教後找你一起去潑觀音像大便之類的...,總之不只有性(或性意圖)會毀滅友情,會使友情變質,任何一種廣義上親密關係,隨時隨地都在面臨改變的可能,任何一種情感都可能因為你說錯一句話或做錯什麼事而改變,這才是為什麼情感是需要學習的。

性意圖並不應該完全的被革除在友誼的定義之外,當然我這邊指的就是意淫,我不覺得意淫你的朋友或你的朋友意淫你有什麼關係,甚至朋友之間真的發生了性上的接觸或關係也不直接構成友誼的毀滅--當然前提是雙方都是知情同意的--無論是哪一種關係,朋友也好、伴侶也罷,利用他人信任而性侵或性騷他人,都是非常低劣的行為。即使是口頭上也一樣,在對方不同意或不知情的狀況下你可以意淫我覺得沒什麼,但請不要自以為誠實就可以口頭上為所欲為,這叫噁心不叫誠實謝謝。

我曾經有一陣子非常著迷於Friends,特別劇中異性好友之間的友情,即使只是朋友也可以相互依偎,靠攏亦或互相安慰,有看過Friends的人應該都發現即使在幾個人非常熟識數年的狀況下,男女雙方仍然可能覺得對方很有性吸引力,但這不妨礙友誼的存在與延續。

友誼應該如此,雖然在台灣很困難。

最後,我覺得討論「純友誼存不存在」重要的原因有三:

第一,我們應該更多元且有想像力的看待每一種關係,讓每一種關係都可以變成每一個人生存下去的可能。因為現實來說有些人就會一直交到爛伴侶,有些人就是跟他的原生家庭不和,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交不到朋友等,我們不應該預期某些互動或支持只能從哪種關係當中得到,而讓那些恰好只能維繫其中幾種關係的人被認為是反常的。


第二,認同「性行為跟關係並不存在必然的連結」,才真正把意願帶回來性上。不是因為是朋友,不是因為是情人,而是因為想要所以才發生性關係,停止再認為說一個女生平常跟一個男生很親近就代表她想或願意跟他發生性關係或兩個人士好朋友所以她單身去男生的房間被強暴一定自願的或活該。


第三,承二,任何人都應該要學會即使這個人對你有性吸引力,仍然可以用尊重且平等地跟對方締結關係(無論這關係是友誼、曖昧或性伴侶都好)。而不是打著「我超級誠實才不想學會什麼掩飾,但是女人都不理我只理那些不展現慾望的男人跟他們當朋友」這種名號認為自己是天底下唯一誠實堅決男女間無純友誼只是大家都說謊的漢子。合理地了解對方拒絕並同理對方情緒的相處方式,是無分男女老幼性傾向認同都應該要學會的東西。


簡單來說,我認為這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純粹的關係。但應該有純粹的蠢貨。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裸妝

作為一個小時候看魔神英雄傳,第一任幻想中的男友是達陸的人,妄想自己突然擁有一種能力可以「懲奸除惡」似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之前那則動態我說面對有人對你下索命咒,而你只回去去武器走是很勇敢的事情,真的,之所以勇敢不只是因為你敢這麼做,而是你擁有可以抵抗的能力(或權力)卻選擇不使用。例如拿到死亡筆記本卻絲毫不為所動(既不為私利也不用公義而為)。

說認真的,很難否認,在死亡筆記本劇情崩壞前,夜神月的角色魅力整整高出其他人不只一個檔次,就連跟他相殺相愛的L,也不過就是個機智聰明的角色而已。期待一種奇妙的強人出現,把我們無能為力的,像張奇文或吳思華這種手握高權的人,把我們視若螻蟻的人,就好像《金牌特務》裡配個威風凜凜進行曲,「崩」一聲的全部炸頭,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出口,藉由超能力,蒙著面,或許代替月亮又或許不代替什麼的去懲罰那些曾經不給你好受的東西。

但其實每個人相對於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有點破格,不在原來規則內,其實用起來有點犯規的能力。

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學生上學校BBS PO文抱怨說,清晨工地的工人、貨車司機對她有言語上的性騷擾,讓她覺得心生畏懼,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出現了雞婆人士(諸如我)建議她去跟學校性平會或營繕組申訴,後來該串文馬上就出現了「階級」的聲響,似乎認為這種一種階級的問題或壓迫,工人的言論是「勞工階級的」,很正常,基本上並沒有對女學生造成什麼侵害,但學生基於自己的位置去申訴卻實際上會造成工人失去工作,或認為這是對於中下階層的歧視。我那時候就覺得很奇怪(當然也有其他人覺得這種說法很奇怪),在這種時候為何必然預設一種會侵犯她人性主體的語言就是屬於「勞工階級」的,難道這不是才是歧視嘛?但我又想,我們總說性騷擾有情境的定義,也會常宣導說認為自己被騷擾的一方應該要在當下明確表態或拒絕,但我也不認為我們可以苛責女學生在當下因為恐懼而不敢直接表態。女學生對於男工人的恐懼,來源於我們清楚在這社會中男性就是認為女性的性從屬於他們(或也正來自於西蒙波娃曾提到的所有男人無論階層幾乎都還是認為自己優於女性的)是男性工人的超能力;而女學生能夠在階級、網路上反擊回去,讓他失去工作,則是這名女學生的超能力。

當你擁有這超能力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用呢?
或是當你只有這個超能力可以反擊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用呢?
(我們雖然罷免不了蔡正元,卻可以在他的臉書上留「」,多簡單就能造成困擾,怎麼不用?)

所謂的弱勢強勢在多數時候是一整組交錯複雜的概念不停的轉換,每個人可能相對於另一個人的時候,都有不同的超能力。有些超能力或許無傷大雅(例如穿個女孩子氣一點去逛NOVA撒點嬌比較好凹東西),有些超能力可能帶來好處(網路名人用影響力讓大家更專注於某些議題)

但當你受到迫害的時候,你要怎麼使用你可以使用的超能力?

許多痛快的故事開始都是一個被霸凌的小孩,得到了任何一種能力(甚至可能原本就是心腸好的富二代)後,大殺四方(無論是課業上、戀愛上或真的就是大「殺」四方),讓人在看故事的時候不自覺得帶入那些曾經因為各種理由被欺凌的自己,想著這樣或許就可以逃脫。而在網路開始變成所有人生活的重鎮以後,被霸凌的小孩用網路反擊,或在好萊塢青少年電影裡被塑造成頂尖駭客,也早就不是少見之事。以前學生若被老師帶頭霸凌(老實說很多真的不少),除非有有力的父母,不然不是忍就是轉班,現在多了「欸我要去告訴蘋果喔」這個管道;早年處理師長與學生利用權勢性交的事件,足以產生出無數女性主義者為此奮鬥才可成,現在報紙頭條一個「狼師」或上八卦版PO個文就看似可以解決。

說了這麼多,好像逐漸看出來我在說什麼,我不覺得馮光遠客訴有什麼問題,他真的是客,遇到糟糕的服務就申訴其實也不干我屁事。我反而在意的是,馮光遠-至少對於我們這一代而言-的超能力其實就是社會影響力,面對一個嗆他「政治髒手離開學校」的計程車司機,他動用了不成比例的超能力到底對不對?那如果今天不是馮光遠呢?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參加完課綱抗議後,坐上計程車,被司機恐嚇說把政治髒手離開學校,他覺得很恐怖,決定客訴後PO上網路造成大家轉發而人肉出司機,這樣子是否就可以?

我想不會所有人都認為可以的。就像是那個「流氓」「毒犯」的事件或性騷擾被害人上網控訴性騷擾一樣,必然又有會有人出來再次的把「階級」召喚或是把其他的「受壓迫」招喚出來,認為這是一種階級的壓迫或網路霸凌(某種程度上這或許就是這群知識份子的超能力)。或許我們是逃不掉這種內戰,對於彼此使用超能力的厭惡,並堅信自己沒有,才沒有任何超能力(因為沒有任何超能力才「正確」),然後持續相信有一群被壓迫的人都可以不動用到超能力就可以反擊得更好,更政治正確。

其實我是不相信的,正如同我不相信我們可以不用到超能力就擊破國家機器或是這個政權的暴力,就像我也越來越不相信我們可以不用到超能力就達成性別平等一樣。

就像,某位異男好友總跟我說喜歡女人素顏,討厭女人濃妝,但他給我看的素顏照片其實都是所謂的「裸妝」,就是畫起來像沒化妝,實際上有化妝,還是蠻重的妝的那種妝。後來我發現一堆男人其實都沒有分辨裸妝跟素顏的能力,所以他們都會把那種明顯的(老實說我甚至認為是藝術的)大濃妝當成某種妖婦或反對女性主義的象徵,然後說他們愛的是素顏(好像多給我們面子一樣)。

感覺上我們要的其實是超能力的裸妝,明明有最強的超能力,可以偽裝成什麼都沒有,就贏了。

寫到這邊的時候看到盛浩偉的動態說:「另一點,我覺得比較困難的,也是比較深層的問題其實是,「如何對待你的敵人?」——在怎樣的情境下、怎樣的關係上,用怎樣的手段才適合?——這或許才是倫理上的癥結。」

唉,我就是很碎嘴,他一句話就把我整篇文章給結論了。
其實重點就是這樣就是到底我們可以怎麼的對待想要迫害自己的人?怎樣對待自己畏懼的人?怎樣對待自己的敵人或歧視自己社群的人?我不知道,要找到正確的手段太難,例如說用改歌的方式嘲弄郭美江就是比較適合的手段嗎?我不知道,雖然我真的在美江系列曲的每一首都笑的超嗨。

最後,我覺得鼓吹大家喜歡素顏太難了,倒不如鼓勵大家學習欣賞大濃妝,別再明明喜歡的就是超濃的裸妝硬說自己愛的是素顏(結果最後來了一個美妝文的結論)

PS 1. 我並不認為馮光遠這麼做是對的,應該要說是可預期的,運用自己現有的權力與工具(即是我上述說的超能力)去報復/反抗/攻擊一個對自己不友善/或甚至有威脅的人,找自己擅長的場域(網路)出來這麼打,是非常正常的(正如同他必然只敢用法院嗆聲,不可能跟計程車司機說我們現在出來外面對打,因為這樣他就一定會輸一樣),而反之那位司機最後為人詬病的叫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去吃屎,也開始辱罵婦團、同志等,或是大喊自己是小人物,是被綠色恐怖,也是他最適合可以擅長的領域(畢竟他應該也不希望鬧上法庭或跟馮光遠打網路論述的筆戰)。


PS 2. 這裡不談「男妓」不是認為馮光遠應該那麼說,相反的,我反而認為這是唯一沒有爭議馮光遠應該要被指責的地方,但他一直以來似乎也沒有要理會大家的意思。)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壹佰貳拾壹天:不變


無意中看到看到Bios Monthly上神小風寫《長不大的爸爸》這部偶像劇的評論。我沒看過這部偶像劇,但看到裡面有一段話:
張博彥正是如此,沒有自覺的男人多可怕,什麼都不做就能將妻子秀慧逼到牆角,從一個甜美女孩變為疲倦母親。任張博彥如何手忙腳亂(這下真的是悲劇了)要彌補,卻換來一句:「我不想再聽你說什麼跟動物有關係的事了!」但張博彥此時大概冒出很多問號:妳之所以愛我,並不是因為我多有肩膀多顧家多會賺錢吧?而是因為我,呃,很善良很愛護動物?我現在,現在還是一樣啊。

無論是這齣電視劇到我媽以及眾多主婦平常對我爸等父執輩的怨言,還有我在Marriage版看到一篇講老公打電動的文章(後來好像被刪除了),內容大抵就是老公下班放假一直打電動,不做家事跟照顧小孩,原PO跟老公抱怨很多次無用,最後暴走崩潰,老公回說他從婚前到現在都沒變,都一樣愛打電動,是老婆變了,不是他的問題。
長不大的父親跟作為家中脊梁柱的父親常常是共同存在於所有孩子的心中,對於女兒而言,常這樣的父親有時候會有兩種角色出現,很好的老爸(或還算可以的父親)vs超爛的老公。所以像我,當開始進入人肉市場後,第一個決定就是「絕對不找跟我爸一樣的男人」。觀看我媽的人生到與我爸時不時的長談後,其實我爸也總是那個態度,就是他沒有變,他一直都一樣,要的東西一樣,給的東西一樣,個性一樣,喜好一樣,對於家庭與伴侶都一直很忠誠,所以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但這樣的不變,落在「改變」很多的另外一半的眼裡,卻成了長不大。

可是。當討論到戀愛與婚姻時,我們總是把「不變」放在很高的位置,但同時又希望戀愛者在關係當中成長,這很矛盾。成長了,不就改變了嘛?

碩論訪談時,有個受訪者講自己追前女友追了很久很辛苦殷勤,隨call隨到、送三餐消夜,只差沒把星星月亮摘下來送給他,他說交往後,女友卻仍然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不然就說他變了。我說:「可是你確實變啦。」,他說女人不懂,追求跟交往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對他而言,追求跟交往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我媽跟那些電動寡婦心裡也在想,結婚前後(有小孩前後)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如果註定就是不同一件事,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於「不變」這件事?
執著於伴侶之間的愛必然要不變。

直到今天柳橙也當了三分之一的兵,在這一百多天當中,其實無論他或我的生活都還算是蠻高潮迭起的,我又重看了自己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害怕的從來都是「改變」,怕他或我的改變在沒有對方陪伴的狀況下漸行漸遠。

不知為何最近這樣的害怕逐漸消失,應該說是確實改變了(無論我的或他的),而且我們雙方的改變都不算好,也不算朝著自己最初希望的方向改變。

對於不變的執著,其實不是來自於你多喜歡這個人不變的那些特質,而是害怕自己不離不棄後不是芳齡永繼,而是被當北七。戀愛者所想要的不變,不過其實就是他對你的不變,可是人對人的不變很難探知,就從他其他的不變來描繪。「他還是一樣想拯救世界」、「他還是一樣喜歡加很多糖進咖啡」....,有趣的是,這正是每次我身邊的人分手後與舊情人再聚的時候,常常提到的話,不提到大劇情,總是提到這些不變的小事,好像有些習慣不變,那段時間就留了什麼東西下來一樣。

你希望他不變的是對你不變。他改變的,是為了你而改變的。
變的成熟、世故所以可以應對雙方家長,變的有責任感所以可以成為一個好父母親...,
你期待他為了你,從豬隊友Lv1變成坦王Lv99。

How I Met Your Mother 當原本想當環保律師的Marshall想繼續跟GNB續約時,Lily大表反對,並說她希望可以看到大學時候想要拯救世界的Marshall,她一開始愛上的Marshall。最後她之所以能夠接受Marshall的轉變,也是因為Marshall表示自己是為了成立新的家庭,希望未來小家庭能夠過很好的生活而改變。我覺得這集拍得很好,用extinct來代表大學時期的Marshall,不是不存在過也不是假惺惺,而是那樣子的自己已經絕種了,但最後,這個改變仍然是為了家庭的,影集不會拍攝Marshall的改變是為了自己想要出人頭地或想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或如果拍攝了他就會變成負面角色,或必然會造成爭執。

College Marshall(Extinct) from"Natural History" ( the eighth episode of the sixth season of the CBS sitcom How I Met Your Mother, and the 120th episode overall. It aired on November 8, 2010.)

其實所有人都可以接納伴侶的改變,只要那改變是因為自己。

而婚姻(或建立家庭)某種程度上給予了這個改變必要的原因,就像一開始我引用那段話:「妳之所以愛我,並不是因為我多有肩膀多顧家多會賺錢吧?而是因為我,呃,很善良很愛護動物?我現在,現在還是一樣啊。」我們在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其實完全不知道他在家庭中會是什麼樣子的,多數時候只能從線索中猜測、想像這個人的Home Edition是甚麼樣子。

他喜歡小動物→他可能也喜歡小孩
他愛乾淨→他可能喜歡打掃
    →他可能喜歡逼你打掃
    →他可能喜歡挑剔你打掃
他和父母感情好→他可能也會對你爸媽好
       →他可能是媽寶
       →他可能萬事以家庭為重
       →他可能萬事以家庭為重,但不是他跟你組的那個家庭

看過Marriage版那個電動的案例(以及一堆電動寡婦的文章),我後來就跟放假中的柳橙聊到這件事(當然,繼續假借研究的關懷,絕對不是在暗示他放假玩爐石不理女友XD)柳橙就一付我想太多的樣子回說:「啊狀況(指有小孩)就不同啊,當然不能一樣。」這句話聽起來好像真的很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好多種假設,假設婚姻跟家庭本質上就跟戀愛不同,假設父母必然要因為子女而改變。我回過頭想想我母親阿姨們那些抱怨自己長不大的老公的人,為什麼他們的老公可以在這方面長不大,他們可以學會在職場上廝殺,背後放同事冷箭,完美呈現出一個專案,但確無法學會不要在太太講話的時候看報紙、當看到家人難過的時候主動詢問或至少維繫廁所地板的整潔,我才理解,這是「有恃無恐」,因為在那一代裡,他在怎麼不重視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如果可以不用長大,誰要長大?

長大那麼痛苦。我回憶起我碩士訪談的時候,說認真的,無論男女的處境都很差(笑),可是就表達痛苦的程度上,男人遠遠高過於女人很多,而常常這開頭伴隨著「如果是以前那個年代...」「如果是我爸...」「我媽以前都...」等,我才理解,這樣的痛苦並不是真的來自於現世帶來的挫折,薪資太低、無法成家或無法在家庭中繼續佔有既得利益者的位置,又或是認為自己「沒錢不帥」所以交不到女朋友等,這樣的痛苦是來自於,他們被迫要長大,去面對原本他們父執輩不用長大的部分,去學會關懷、溝通與分享情感,學會分攤家務與情緒勞動,學會如果沒處理好婆媳關係就會變成「媽寶」、「豬隊友」。

其實女人也一樣,
不然,為什麼中國原創文學的宮、宅鬥文,這麼喜歡拿白蓮花開刀?
就是因為自己要長大,但她們不用,
她們可以永遠天真單純無害的依賴在某個男人的身邊。

沒有人驅使,公主病再大也只是幻想而已,哪有辦法付諸實行。

但其實誰都是不甘願的。
如果可以當金.富力士,誰想當米特阿姨?

這樣想想其實可以不用長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難怪大家這麼嫉妒勝文)。
有時候我確實會看著柳橙想想說,雖然我總說婚姻對我而言是逃離原生家庭最省力的方法,但若我真的結婚進入家庭,我是否也會成為Feminist Sanzome(extinct)?
(至少在我人生當中已經有「斜線派花花(extinct)」這個成就了)

那這樣,我還有其他值得被愛的價值嘛?
我還遵守著對另外一半所謂不變的承諾嘛?

或許面對關係中曾經承諾的不變,或是像Lily一樣懷念過自己所愛但絕種的那個時期的他,
最好的方式便是趙靈兒在仙靈島上那句: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P.S. 不過真的要論長不大的丈夫與老爸,我個人認為沒人比的上李逍遙


  1. 1.  偷看人家洗澡然後要脅人家給你仙丹
  2. 2.  射後不理忘記趙靈兒(好吧是藥物的錯)
  3. 3.  從仙一98版的林月如最後有醒過來的那個結局,李大俠當掌門後超久沒有回家到妻女裝成飛賊去引他注意。
  4. 4.  仙劍online中離家去找魔族,沒交代妻小,女兒著急跑去找他後,因為女兒愛人是魔族把女兒的愛人幹掉。
  5. 5.  後來妻女早逝,女兒李憶如留下一個外孫女,這位阿公居然丟給自己前曖昧對象 (阿奴)養。(網路上說在官方小說裡有提到林月如仙二才甦醒的官方結局中,因為趙靈兒跟林月如一個過世一個基本上跟過世沒兩樣,李逍遙雲遊四海,所以李憶如後來也是阿奴養的,阿奴上輩子到底是踢到李家祖墳幾次?)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站崗日記】第N天:營隊



仍然懶得數。
今天我想要回憶一下一個十分政治不正確的往事。

最近靠北清大在戰營隊的樣子,讓我想起一件事。
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自從大學以後很討厭營隊,非常討厭。但其實不是一直如此,我高中的時候,家裡管得很嚴,念了六年女校也沒什麼可以接觸男人的機會,唯一可以認識男人的機會就是營隊,要知道我高中往大學成長那個階段,是真的很飢渴的,要不然也不會大一的時候被一個恐同基督徒不到兩個月就追走(笑)。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是參加營隊的大宗,沒有選上台大,在政大跟清大中作決定(我都說想認識男人了,我去政大幹嘛啊)所以很可悲的,我人生參加過的各種營隊,都在清大(或由清大的人舉辦),簡直跟這所學校有種地縛靈式的孽緣。更悲哀的是,那年我參加了兩個營隊,清大外語跟人社(越來越感受到這種地縛靈式的孽緣了吧),所以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男人。清大外語營給我的經驗基本上只剩下一連串鹹濕真心話大冒險,也因此我在跟一位後來大學變熟的外語系學姊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熟以前就知道她最喜歡的體位,或甚至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體位是什麼的時候,這真是too many imformation….。

而在人社營,不怎麼驕傲的,我幾乎已經完全忘記當時有上了什麼鬼東西,應該還睡了我第一堂張旺山的課...,我只記得那時候帶我們的隊輔學長,有一個因為他比較陰柔的關係,所以我們一直稱呼他為「阿娘」。是的,我開場就跟大家說了,這是一個十分政治不正確,應該還帶著點告解的往事回憶,而且在我模糊的記憶當中,我應該是帶頭這麼稱呼他的人。老實說那位學長脾氣真的很好,被我們這群小鬼這樣叫,後來結尾要演出什麼成果劇的時候,還和另外一位男隊友,反串扮演外配的角色。


老實說人社營相較於外語營真的無聊多,我真的沒剩下多少記憶。我後來也Totally忘記他的名字,直到我推甄上人社系後,有天我們學校某個國文老師(傳說中是前文化部長的學生)問我們要不要去清華思沙龍(龍應台與嚴長壽對談),因為我考上清大,所以大家預期我會去,而且我很閒真的很閒,又喜歡野火集—相信我這還不是我今天會講到最羞恥的事—所以我就去了,去的位置真的很好,非常好,就坐在講台上,龍小姐跟嚴先生旁邊,穿著竹女制服,沒錯就是背景的青年學子—這才是我今天講到最羞恥的部份,這跟另外一件事可並列我人生的黑洞谷底之類的—。在親愛的部長及董事長之類的人出來以前,思沙龍有一個主持人,出來進行簡介,我一看,那不是阿娘嘛?

但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名字,而我也沒有不懂世事到稱呼一個在講台上的人阿娘。

直到後來我進入人社系,被一個恐同基督徒花不到兩個月用早八的叫起床跟早餐騙走後,又花了段時間讓他成為一個性別政治正確異男外,在許多地方都犯了不少基督教的戒律嘖嘖,我都不知道阿娘學長到底是誰,但我也沒有刻意尋找過啦,說認真的不是很CARE。

一直到一段時間後,我被妖慶以及朱宥勳帶壞,從此萬劫不復,大概獲得人社系一半以上學長姐的厭惡時,某天我跟一個當時感情很好的學弟聊起某個學長的文章還不錯或怎樣時,當時或曾經在某系隊的學弟跟我一副欲言又止,好像很怕我受傷害的跟我說可是他很討厭你,常常在系隊講你的壞話。基本上那個系隊的人整隊討厭我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奇怪(雖然我覺得有百分之五十要怪在朱宥勳跟柳橙身上),我就疑惑著想我是得罪過很多人,但從沒得罪過他吧,到底是為什麼,我甚至還不知道他是誰,於是我很疑惑的問小學弟說為什麼,小學弟支支吾吾的說(這段可能是我的幻想,因為我印象中這位學弟真的不是那麼在意他人感受的人)好像我在某堂課講了某些話或大放厥詞,剛好跟他們隊上其他人討厭我的原因非常相似,雖然小學弟說的那串話非常像那時候我會講的話,但其實,那堂課我幾乎從來沒去上就算去上了都在睡覺,不過我印象中確實有人講過那席話,但那個人是NAOMI(我另一個不那麼惹人厭且比較正的女性主義者同學)。

後來因緣際會下,我終於看到這個學長的真面目。
啊,原來他就是阿娘啊。

真的是因果報應,屢試不爽。有時候我們真的要相信Karma的存在。
在後來不久,當年每天抬槓分享心事的小學弟被整個系喜歡、被整個系的人討厭又被整個系的人當英雄,卻再與我無關,漸漸的我也開始跟很多人無關。

昨天我跟柳橙講電話,提到週末要跟妖慶聚餐,問了朱宥勳可是他有營隊沒有辦法,我不小心就脫口而出說:「對啊,他又要去當淫講師」,柳橙在電話一邊突然科科的笑起來「淫講師呵呵呵呵」這是在大學時我們幾個人超無聊的梗,每當暑假,抓胖就會去營隊當講師,那時他剛分手或分手一段時間我忘了,加上他喜歡臉長得清純幼齒那種,我們都很擔心他會在營隊吃了高中妹(好吧不是擔心擔心才不會用那麼爛的梗)於是就一直嗆他淫講師,真的是超幼稚,異男品味的幼稚,在此我要完全怪罪於柳橙跟妖慶。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這張圖特別的搭這篇文章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站崗日記】第N天:向守護家庭的大家 募資企劃書


這類募款一定要放一張這種照片,我懂。

一、緣起

從八卦、男女每每在問自己為何沒有伴到今日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一堆人在質詢,萬一有些人不只一個伴,那該怎麼辦,我想要嘗試以煽情(誤)的方式,來表達我對於「伴」的看法。

對我而言,親密關係與人生就像是玩一個全然未知的角色扮演遊戲,就好像是你被丟到一條街上,你不知道那條街上有什麼,甚至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被丟到超亮的街道,有人被丟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有些人所處的那區路不拾遺,有些人是被丟到俠盜獵車手的遊戲場景裡...而你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走到最後。你可以選擇單打獨鬥或是組隊前行,正如同所有自由度稍高的RPG一樣,你可以自由的選擇夥伴,依照你對於環境僅有的認知,或你剛好碰到一個在街道上已經生存很久的NPC,或是你就是以貌取人等等,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你想要什麼夥伴,正如同所有自由度稍高的RPG一樣,你沒把閹基打敗,胡斐就不會加入,你道德太高,阿紫就不會理你一樣,道德太低,虛竹就會跟你say goodbye,因此也不是每個夥伴你說要就會有。

而戀愛大概就是這樣,在批踢踢上問為什麼自己或某些好男人好女人無伴的人,總是認為「有伴」才是正常狀態,而那些問說同性婚姻合法化後會有人不只一個伴的人,總認為「一人一個伴」才是正常狀態,其實,那不過就是大多數人選擇組隊的方式,而今日觀之,無論是哪一種環境下,這個組隊方式還蠻常失敗的。

當然啊你會說,但一個人走或一堆人一起走會比較好嗎?

我不知道,
你可以一個人等練超高,怒放一百次酒神都不精疲力盡,無論是被丟在比佛利山還是奧林匹亞山的街道大概都可以活的很好。但也可能你找了十個人組了隊,想在黑暗中前行,卻彼此互相扯後腿,即使只是闖個台北市東區也只能互相哀號。即使是兩個人不離不棄的一路走了,最後卻互桶一刀在要害上。其實沒有人知道怎麼樣走最好,因為即使是一起走的人(們),從來也不是走在同樣的街道上,所以我說這是玩一個全然未知的RPG遊戲,我們在同一個遊戲場景內,可是卻可能是在不同的房間裡遊玩的,換成關係上的語彙來說,我們可能在同一段關係,卻是完全不同的解讀跟立基點。

因此無論多少人擠在街道上,從來都是你一個人在走那條街道。

差別只是在於血被扣的時候,有沒有補師,或你需不需要去幫補師擋招。
所以問為什麼自己(或哪位好男人好女人)多好卻沒有伴的人,其實問錯了問題,因為有伴從來都不是正常的狀態,沒有伴才是,所以你的好與不好跟有沒有伴沒有關係,而是你那條街上可能就這麼剛好是條無人的街道(我覺得可能性很低但也請節哀),可能是街道上充滿人但你大爺不屑選他們當夥伴(等級高人辛酸就請接受),也可能是街道上有人但他們走來走去你總是滿足了虛竹的條件卻一心想找阿紫,再靠北說阿紫嫌你道德太高都不理你,難道都沒人喜歡道德高的嘛?大家都只喜歡會沒問過人就亂開別人抽屜的嘛?沒有,那只是你找錯人而已。

而在問萬一一個人有不只一個伴怎麼辦的人也跟上面犯了同樣的問題,就是預期了人只有一個伴才是正常狀態,其實我很想簡單的說干你屁事,干你屁事,只要他組隊的隊友沒靠北,我實在看不出來一個玩別的遊戲為什麼一天到晚要去干涉另外的玩家要跟誰組隊,找誰組隊,跟幾個人組隊,好好把自己的遊戲破關好嗎?你不想要就不要跟他們組隊啊,就像是隊伍裡面有田伯光,就不能有平一指一樣,既然沒人找你組隊了,你平一指管人家隊裡有幾個田伯光。

而國家以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讓我們被隨機丟下來的街道,破關的難度可以盡量差不多,而不是限制一個要幾個人或怎樣的人組隊才可以,就算是要管組隊,也是應該要管有沒有人無視別人意願硬要把人塞入自己的隊伍裡面,或是從小洗腦到認為除了自己的隊伍沒有地方可以加,至於到底誰跟誰要組隊,有幾個人要組隊,到底干你屁事,從頭到尾,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是自己在玩自己的遊戲,有些人提早破關,不代表你就輸了,有些人破不了關,也不代表你就贏了。

所謂的守護家庭,不關心家庭暴力、不關心工時如何影響當前家庭的狀況、不關心年輕人起薪有無辦法成立家庭、不關心房價過高、不關心傳統性別觀念造成女性蠟燭兩頭燒或男性薪水較低難以成婚等...這些真正會影響每個人無論異性戀同性戀,單一伴侶或多元伴侶成家會面對到的問題。就算你只關心異性戀好了,那些才是真正異性戀年輕男女現在正面臨關於結婚、成家的問題。

二、目的


我認識的異性戀年輕男女想結婚的人一堆卻很少人真的動作,為什麼不,因為「沒錢」或「找不到伴」。親愛的守護家庭的天使們,請你們轉過頭去,忘記那些組了你們不想要的隊的同性戀或多元關係的人們,去看看上述中哀號自己找不到另一半,去看看那些想結婚卻又沒錢的異性戀男女,去幫他們成家。

不過這都是比較遠程的目標,這我們可以再思考怎麼進一步進行。
為了讓你們真正在守護異性戀的家庭價值,我也寫過建議了。

既然如此,我也不說多,
其實我也很想結婚,先給我五十萬吧。
守護家庭,先從捐五十萬給sanzome結婚開始。

三、預算

(以下估算皆為新台幣
新秘:  20,000
婚紗:  50,000
婚攝:  10,000
蜜月:260,000(馬爾地夫蜜月包套)
婚宴:100,000(十桌含佈置費)
婚戒:  30,000
喜餅:  30,000

四、回饋方式

  1. 結婚現場可放隨便誰捐錢的宗教的符號或圖片。
  2. 給贊助者二十分鐘的講話時間,而且會邀請充足性不夠保守的賓客們來聽。
    (但他們會不會回嗆你,或有沒有人抗議不在保證內喔)
  3. 馬爾地夫蜜月旅行紀念品一份。
保證超值。絕對領導。

五、為什麼要補助我們?

因為我們很想用你們說的那個方法組隊,但沒有錢,
既然你們這麼有錢有時間去管那些不想用你們的方法組隊的人,
不如就花錢在我們身上吧(還不用花時間)。


守護家庭,先從捐五十萬給sanzome開始。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無意義碎念】關於偶像,我曾經撒過的謊。

其實我人生中真的撒過很多很扯的謊,很多是扯到我自己都覺得為什麼會有人被我騙啊,以及為什麼我要扯這種謊啊,其中一個大概就是:


我高中的時候說自己是周杰倫的粉絲。


這就是一個,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撒這個謊。
國高中的時候,就很像是在日本漫畫中過活一樣,你角色若沒有特色,就很難有戲份,要有強烈的特色,不是外貌很好、男人緣很好,就是個性很好、人緣很好,再不然就是有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喜好,像是二年級的班長酷愛紫色、誰特愛史奴比或誰所有用品都是豹紋圖樣,而對於偶像的瘋狂迷戀也是,例如暱稱自己為X太太,或是跟另外一個人爭風吃醋,總之,要是沒有可以固定出場的劇情,很容易就影薄。


其實影薄也無所謂,但高中時的我人糟,偏不能接受自己影薄,國中的時候還有個全班第一名可以說嘴,不管怎樣書呆也是一個角色特質,在校園漫畫當中總是要有一個書呆,但到的地區女中,再怎麼書呆也贏不過前幾名的,於是我就是只剩下人生的音量鍵毀損(講話太大聲)跟不像女生這兩個特質在,偏後面這樣特質在女校中實在常見,我帥也帥不過人家,體育又差,怎麼看都不會變天上歐蒂娜,只會變地下歐痞賽(挖鼻屎台語發音)。家無恆產可當傲嬌千金,個性太糟也沒辦法當個菩薩。唯一能找個影子的大概就是性格濃烈這點,而性格濃烈也不能太濃烈,畢竟懼母這角色設定於國高中的我是根深蒂固跑不掉的,哪有懼母的人性格濃烈起來的。


於是在高中過一段時間,某天不知道是誰在誰生日前夕,問了我句:花花,你到底喜歡什麼啊?我們都不知道。


原來我是個沒被發現喜歡什麼的人?
其實要說喜歡什麼當時我是有的,我國高中時,最喜歡的東西莫過於「最遊記」這部動漫,可是當我說出口時,身邊的人都一片漠然,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而那是個當御宅喜愛動漫尚有點羞愧的時刻,所以有過前車之鑑的我,不小心就脫口出說:


「我喜歡周杰倫」


我高中的時候周杰倫正處於一個有趣的位置,范特西到八度空間剛起,正紅起來,卻又常常被那些名門正派貶低,那時候「好像叛逆」的小孩都聽周杰倫(好像叛逆,就是那種自以為很叛逆卻叛逆不起來的,真正叛逆的感覺都去聽地下或黑死金了吧)這話一說出口,我就感受到周圍會有一種「啊你是會喜歡周杰倫」那種人的感覺。藉此就把你的位置給定位完畢,是一個叛逆又叛逆不起來的小孩,如果再加上一句「我最喜歡的是方文山的詞」是一個有點假掰的假文青。還好高中生不覺得很奇怪,身為粉絲,我一張他的專輯、周邊都沒有啊,所有東西都是高中同學好心送我當生日禮物,我的帳號全部沒有一個跟Jay有關的啊...現在想想,我那時裝的還真不像。唯一像粉絲之處是,那時候每首他的歌我都會唱,那是我真的喜歡那幾首歌,而且那時候到處都在播啊。


但好處是,因此就跟很多也很喜歡周杰倫的人培養的很好的關係,成了好朋友。
有趣的是我記得他跟侯佩岑交往的時候,同屬「周杰倫粉絲群」的朋友在即時通狀態上打了你怎麼可以這樣之類的,我以為是她男朋友怎麼了,馬上火速敲她,結果她一副很驚訝的樣子問了我怎麼沒事,我就想說我要有什麼事,才知道原來這在粉絲圈中是大事。


現在想想其實我國高中總是在某些不重要的地方城府很深,其他地方卻很蠢。


我不是很清楚迷偶像是什麼感覺,無論是會自稱自己是X太太的國中同學,或我大學室友到我妹這些身邊的粉絲,對於偶像的沈迷。常常讓我在想,到底迷偶像是什麼感覺。我好像從未真的成為誰的粉絲,不知道是我太自視甚高?就連最近我組長問我最喜歡哪一個社會學家,我都楞了一下,想說社會學家這東西又不是拿來「喜歡」的,就算我覺得誰家理論好用,也很難用到「喜歡」或「偶像」這兩個詞,為什麼我要對不知道真實情況的陌生人投入喜歡呢?無論演藝人員、社會學家或大師們,他們所有的一切可能都只是表演而已。


而且他們這輩子又不會喜歡我,為什麼我要投注喜歡在他們身上?
這樣,很難拜神啊我。


這輩子唯一算是得過我喜歡的陌生人,應該就是最遊記的玄奘三藏吧(居然是諧擬歷史人物的出家人角色啊...)但他是個虛擬的角色,在我那建構完整世界觀跟融合劇情的腦內同人裡,他可是愛我愛的要死,就算不是如此,反正他們四個互相上來上去我也是開心的(最遊記同時也是打開我「另外一扇窗」的關鍵作品之一,另二部是獵人跟封神演藝)。


對於我腦子中的玄奘三藏以及那整套世界觀劇情的癡迷(我自己至今都覺得我怎麼可以為了妄想而有這麼完整的世界觀而感到了不起,可惜我沒有小說家文筆,不然就可以去晉江闖一闖了),一直到遇見了柳橙才總算告結(好啦我承認我有把柳橙不小心的納入那套世界觀裡面)。而玄奘三藏留給我的東西,卻在網路世界上存活了很久。


sanzome的前半,取自於Genjo Sanzo日文中玄奘三藏的拼音,後半段則是me,取sanzo & me之意。
(還好當初我原本要花痴的取個ilovesanzo但已經被取走了,不然現在就尷尬了)

這帳號從國中一路陪我到現在,幾乎成為「我」。甚至讓我在助教課的時候,留下email給學生,會先被問說你就是傳說中的sanzome(然後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念,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最遊記的三藏是個十分有魅力且中二的角色,是個嗜殺的金髮和尚外,其著名的台詞之一便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某種程度上,好像暗示了這個帳號之後的某些命運。
這大概就是姓名學的問題,


我這人幾乎所有的戾氣都放在這帳號上面了,本人倒是懦弱無用絲毫不積極進取的很。


光是找照片都覺得好中二啊啊啊啊啊啊想我早年的電腦,
有一半以上的照片都是最遊記的。


啊這篇文章本來只想講偶像這一事,不想寫著寫著倒把我一直想寫的,帳號的由來說清楚了。超自我矛盾,開頭說的是不曾著迷偶像,結尾卻大辣辣的說了自己帳號就是著迷動漫角色而來。或我只是不知該怎麼著迷於無法由我在想像中所控制的人物,所以只能在動漫角色中尋找(這或許也是我喜歡H動漫更甚A片的關係XD)隨著年紀增加,年紀比我大的動漫角色也逐漸變少了,在初識時還要煩惱年紀比我大上許多的三藏,而今也要叫我一聲姊姊(哭)。


而最遊記竟看起來也沒有完結的可能,這樣也好,


這樣他大概這輩子都不會變,真的就是只如初見。










我剛剛認真想想,其實我會說是周杰倫也是有原因的,說認真的,他們兩個長還蠻像的。
所以我年輕的時候的擇偶條件可能是屌面人之類的XDDDD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捌拾柒天:周芷若

附個兩代周芷若的照片,就我年代的印象確實是右邊的高圓圓版本...
「大都見」電影版周芷若完全是路人角

這篇從頭到尾都是心情酸文啊,請慎入。


又是好一段時間沒有寫網誌,從四月開始,這兩三個月可說是原生家庭蹦工作尬出新滋味,讓我百感交集,除了FB以外幾乎無心力再碰觸什麼偉大的議題,只管風花雪月(而且還不大擅長),偶而也心灰意冷的跟柳橙說就什麼不管不聽等他離營退伍,帶我離開這裡,還好他還沒「進步到」板起臉孔訓斥我的政治不正確,只把家事做完後回營,沒有甜言蜜語,呈現一個既不是烏蘇拉也不是王子的狀態。而我本人上個月也幾乎處於怠惰的工作遲鈍,書念不下去,每天都在看宮鬥跟宅鬥小說的狀態。

今天在FB上不知道誰按了這篇文章的讚「金庸小說《倚天》和《神鵰》的關係隱晦微妙,中間缺失的八十年里,份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點進去喚醒了許多我早就忘記的倚天、神鵰、射鵰的劇情。想到郭襄就不禁讓我想到她的徒孫周芷若。隨著金老越老越風花雪月的個性,好幾本書的戀愛戲份加重,男主角後宮越開越多,原本在情愛、江湖或義氣上皆至情至性的女孩們,突然都走起了搶男主或是一對一十足恩愛的風格。

我在做論文訪談的時候,其實不少男女受訪者都有提到金庸,然後就跟我大聊起來,有時候童年或青春期看的東西就是這樣,無論日後妳知道多政治不正確,就好像神仙姊姊先入了你的眼一樣,再怎麼拋都拋不掉,只好把整身的寵愛都先投注在上面,再慢慢地用理智慢慢拉出來。
無論舊版新版,我想沒有男人不喜歡郭襄,一個美麗機靈、可愛純潔,天真瀰漫,崇拜英雄的角色,即使後身懷絕世武功卻仍然癡戀崇拜著楊過,說看破紅塵,卻仍將徒弟取名為風陵師太以紀念兩人相遇。大抵上,男人會雖然愛小龍女,但總是希望自己身邊有個郭襄,不是愛不愛的問題,有個聰明有本事又崇拜你的小妹妹,紅袖添香,是多長面子的事。
(我想即使是男同志也很難討厭一個崇拜自己的小妹妹,所以我用的是全稱)

郭襄命是不好又是好的,癡戀未得回報,在國仇家恨下決然一身,但她在讀者演中的形象,仍然停留在張三丰眼眸中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原版結局),那沈浮的八十年彷彿不存在,也還好不存在,就好像社會不存在一般。社會對於明慧瀟灑的少女最可怕的,便是讓她從《射鵰英雄傳》的黃蓉變成《神鵰俠侶》中的黃蓉。

但周芷若就不同了,比起她師祖,比起黃蓉、趙敏、任盈盈這些金庸筆下其他也聰明絕頂、智計百出的女性角色都不同,她總擺明了她的權力慾望,就算對張無忌傾心也絕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權力。相較於為了張無忌甘願放棄祖國母族的趙敏、一心為夫為子女的黃蓉,同樣以智謀為主,確實以男人為主要的出發點,但周芷若不同,周芷若聰明算計、殺伐絕對是為了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男人,光是這點便足夠可恨。足夠這世界可恨。

卻又如此可愛。
難怪晉江的重生或穿越文中,周芷若一直也都是常被重生跟穿越的重點人物。
我記得研究所的時候,忘記為什麼有一次跟一位學姊在社會所所辦大喊左派男人最沙豬(千萬不要小看經前症候群,就是會在自己家本陣幹這種單挑自己家大將還大喊敵将、討ち取ったり的蠢事)。只是,有時候看進步陣營的男人多了,實在覺得他們比起不進步的男人難取悅多了,後者只要正就好,也不需要甚麼智勇雙全,前者不只要正,還要一堆拉哩啦紮的,更慘的還要為國為民,最後一起在襄陽城下掛點,有時還要應付一堆小郭襄、小小昭,偏進步青年比楊過多一支手,大多時候是沒有身懷絕技的張無忌。這時候突然就覺得當周芷若好一點,至少曾經是個領導階級,而且二版修了以後就沒去當尼姑了(至於世紀修訂版那個讓人想閹掉張無忌的結局就請讓我暫時忽略吧)。
雖我想若是周芷若必然有更強大的方式不讓自己的男人去當兵。畢竟我家的滅絕師太仍在,我也難做出什麼欺師滅祖的事情,也只能酸酸進步青年而已。真希望還真能喚醒我心中的周芷若,雖然這樣有點在詛咒自己愛的人是張無忌,說真格,伴侶是張無忌大概只比伴侶是碇真嗣好(畢竟他會醫術又會九陽神功每天早上都一柱擎天),阿彌陀佛。

親愛的橘貓,上述一切皆不算數,除了早上的一柱擎天,其餘請不要跟張無忌學習。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伍拾陸天:單身

又是隔好久沒寫了,不知不覺的已經到達五十六天。那天跟研究所同學吃飯,談到一個人住時煮飯跟運動只能擇一,所以她們選擇運動,我選擇煮飯(笑),對我來說到從來都沒運動這個選項,應該說是家事跟寫網誌擇一吧?因為我實在不喜歡在網誌上灌水,有時候想提鍵盤來寫,想到時間所剩不多,寧缺勿濫,就停止了,加上最近工作變重,沒辦法在上班偷寫(這才是主因吧),短時間之內,這系列大概都會這樣不正常出刊吧。

進入到柳橙新+幹訓結束,進入單位分發,在假日安排跟溝通上都比較方便的時段,但他還是菜菜的,所以只能很晚的時候跟我講手機(這也是比要等虛無飄渺的公共電話好多了)這段時間,對他而言,這算是從被管終於進入到可以「管人」的重要關鍵。

對我而言的意義,應該是我開始習慣「單身」。但這裡的單身並不是指我們兩個人分手或是「彼女が見舞いに来ない理由」(看不懂這個的乖孩子請不要上網搜尋)我在開始寫站崗日記沒多久後就想到我仙女指導教授「情境單身」的概念,雖然老師是拿來指在全球經濟、跨國勞動下長期與長距離分居的婚姻與家庭關係,並針對於當前異性戀婚姻作為法律跟道德的制度,已無法有效規範全球化制度對親密關係所界定的規範等(像是台商在中國,有時即使會以類單身的狀況來經營他們在當地的親密關係,而反之他們的伴侶雖為已婚卻是單親照顧子女及家庭的狀況)。

「站崗」當然沒有長期及長距離分居,多數時候也僅為交往而未進入到婚姻關係,更單親沒有孩子或照顧彼此原生家庭的問題。但相較於因經濟或工作考量的分離,當兵因為國家的強制性,「單身」反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例如說其中一方處於不可能隨時聯絡、沒有多數人身自由、與外界隔絕…等,更重要的是,若在站岡中的一方有工作的話,當兵的那位基本上處於經濟上的劣勢,所以自然也不可能產生像老師提到男性台商或台幹用金錢與禮物來維繫親密關係的狀況。由此可以看出,為什麼當爬批踢踢軍旅、替代役等各相關板塊,「兵變」一直都是大家惟恐不及的話題,甚至大力疾呼女性不要挑男人當兵的時候分手。除了身材變好跟體力增加外,當兵的那一方沒有什麼在親密關係上的招架之力,如果你是異性戀的話,又不大可能在軍中有其他發展之可能(當然有些替代役不算,不過還是奉勸如果是教育役或社會役的替代役切勿以身試法,當然你要衝撞體制我不管啦,後果會蠻慘的就是了)。

等等,寫到這邊,
大家真的要懷疑我是不是要恐嚇柳橙不要再在放假的時候打爐石不鳥女友。

當然不是,舉出情境式單身,是我對於自己處境的一種反思。如果有看前篇〈關於長期親密關係的蠢問題們〉的人應該就會知道我覺得像我這種個性有病的人,才適合長期親密關係。而當我發現自己有點習慣現在的狀況時,驚覺自己原來不是這麼有病的人,我也是有可能習慣「單身」的。

處於一段關係當中的「單身」。並不是說就想要另外結交對象或想要完全斷絕與柳橙的連結,而是在一段時間中抽離與柳橙在一起的花花,去思考與面對原本兩個人會一起面對的事情,例如生病或負面情緒,或是習慣當看到好笑的東西,第一個分享的人不是他。

跟我不錯的人或許知道上個月讓我水深火熱的家庭+工作事件,很有趣的是,當有許多朋友想到我身邊沒有柳橙試圖想安慰我或把我約出去扁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很感激啦),我突然希望可以自己待著,不是因為只有柳橙可以,而是我發現我自己是可以處理這些負面情緒跟壓力的,只是比較慢,可能不會有跟人抱怨那麼快,會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消散去。啊比較慢有什麼關係呢?

當我抱持這個想法回過頭去面對家庭跟工作時,單身的自己比起關係中的自己來的無趣很多,很多時候都不想講話、不想出鋒頭、不想表演,更對什麼事都沒什麼熱忱,看到人多就覺得很煩,只想趕快結束回家煮飯看美劇。「單身」讓我喜歡上原本我很討厭的那一面,那一個放懶、不積極、沒有夢想、什麼事都不想做好只想做完交差了事上網打嘴砲、未來沒規劃的自己。

當沒有伴侶盯著我看的時候,我可以釋放這個人出來,畢竟我沒家庭要顧也沒孩子要養,可以不勵志、不替任何人著想,能任性的懶散過活。

當然,這樣的釋放不能太久,我還是知道的。

但是「單身」卻還是要持續一陣子的,想念或許會逐漸淡去或加深,連絡也會逐漸便利,無法否認的,我們終將會逐漸學會一個人去面對原本習慣「我們」一起面對的事。

站崗日記第五十六天

親愛的橘貓,我想這篇文章還是有一點點恐嚇你放假時不要顧玩爐石不理我的意思在喔。

這張圖沒什麼意思,我只是想要有顯圖而已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秘密讀者】宮鬥!正三觀!救中國!——晉江反瓊瑤文類初探




只要花時間在晉江上走一趟,大概可以看到無數的穿越、重生文。先解釋一下這兩個名詞:穿越就是指從自己的世界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像是被殺、神仙命令、車禍、掉到一個洞之類的)被移動到另一個世界裡,這個世界可能是平行宇宙、過去的歷史、架空歷史或書中的世界,當然移過去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維持自己的身分就像是時光或平行宇宙旅行一樣,只是跑到了另一個世界;另一種則是穿越成另外一個人,可能是歷史人物、書本角色或是作者自己創造出來的角色等。常被穿越的朝代跟書籍在晉江其實蠻明顯的,之前常被嘲諷的「四爺好忙[1]」,就是因為康雍乾三朝是最常被穿的時代,而當中又以九子奪嫡的劇情最多,之前在台灣及中國紅透半邊天的《步步驚心》就是當中的翹楚。重生就是指歷史人物、書中的角色死後重生,重新過自己已經過的人生,試圖再次扭轉未來。其主要被穿越或重生的一般是在劇情中比較「失敗」的角色,像是《紅樓夢》的黛玉、湘雲等,藉由重生或穿越,修正自己或他人的人生,特別是能夠引起觀眾認同但卻沒有好下場的角色是最常得到穿越或重生的待遇。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站崗日記】第叁拾叁天:李安


媽呀,居然已經超過一個月了,眼看站崗日記從日記變周記,難道接下來要變月刊了嘛。

 上周柳橙放假回來,看完站崗日記後跟我抱怨說,後來我都在借題打筆戰,根本就跟他不相干啊。冤枉啊大人,那種想念肉麻的文字前幾天還可以,持續幾天後,還有讀者要看嘛?(丟筆)但應這位主角要求,就讓我來緬懷一下過往(順便筆戰)。

每次看到批踢踢男女相關版塊討論到給老婆養、台灣女人不能同甘共苦、台灣女人都嫌富愛貧等時,都會有一位導演被招喚出來,就是「李安」,通常就是以李安六年於家中寫作劇本、等待機會時,太太作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的事跡,有的並以此感嘆台灣無女性再願意如此等(舉例:http://disp.cc/b/780-5efF、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3380875.A.80C.html  https://www.ptt.cc/bbs/MenTalk/M.1421159642.A.FB0.html、等族繁不急備載,另在網路上輸入關鍵字如台灣女人、李安則會有其他文章)。

 我曾開玩笑的在FB上說,這群男人好像都忘了李安六年在家可不是上B嘴砲,他不但主要負擔多數家務,小孩的養育,一方面仍然在積極的寫劇本、尋找機會。最後還非常機車的接了,李安年輕的時候長得很帥(這是真的)。但其實我認為除去這一切,李安之所以是「李安」並不單純只是這種家務勞動分工的平等或是條件上的對等這麼簡單,而是從媒體上的呈現中,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把老婆當成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這對於那個年代的男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對於當代的人們,我也不是那麼抱持信心。我對一個新聞印象很深刻(雖然我現在找不到這個連結)就是林惠嘉有次被記者問要投票給誰老公會不會反對,她一付那種我要投誰干李安屁事的表情,回說他哪敢之類的話,我記得當時還被鄉民轉回來,說也太不給先生面子。我當時就想說,哈哈這就是為什麼你們不會是李安。

當然這時候有人就會問,啊難道你覺得自己會是林惠嘉嘛?我也不好意思說我自己是啦。畢竟我賺的其實也不多,但去年開始,正在寫論文的柳橙搬到台北來後,我們的「家用」,就完全是我在支付的(當然柳橙也有自己的零用錢,但那就是他自己拿去用。),而我後來也直接給他可管理的一筆家用。但我並不是一開始就願意這麼做的,不願意的理由有很多,第一柳橙並非一開始就是非常懂得理財的人(看我們買了多少電動....),第二我確實也顧慮到我自己家裡以及身邊的人對於我這舉動的看法(當然我家現在也不知道啦),還有一些擔心包含他會不會覺得女生付錢被羞辱或是因此關係受到影響。

而我後來很慶幸我在當時決定管他的破釜沉舟一次,被騙或因此分手就當一次考驗的,做了這個決定。當然一開始柳橙的家事並不是做得特別好,而我也曾確實抱持過傳統老爸的狀態,對他百般要求,最後兩個人都不愉快,但隨著彼此的爭執與討論以後,漸漸的,彼此開始理解彼此的難處。對我來說,回到家裡房間是有燈光,能夠有熱騰騰的飯可以吃,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柳橙是一個很好的家庭主夫,雖然當時論文很急,即使在最後論文最告急的時候,我說就每天吃外面就好,他都仍然堅持要做飯給我吃,還會跟我說這是調劑身心是休息。我累積了七天的內衣沒洗,明天就要斷內衣了,在我在床上滾來滾去耍賴後,他就會一邊說:「這是最後一次喔」的又去幫我洗(然後就不知道最後幾次了)。

每次他回家一陣子,回來我們的小窩,他就會皺眉說:「天哪妳把房間搞成什麼樣子?下次妳再這樣我就不回來了啦。」但還是每次都一邊碎碎念一邊整理完吸了地洗好衣服,準備明天我中午的便當。完全就是一個傳統大媽的狀態。

上次探親他有點擔心的說沒想到幹訓這麼操,或許沒辦法在這一年念國考。後來探親假他回來,我就跟他說:「欸,不要太擔心,大不了我再認真工作一年,你當考生就好。」(因為原定我們計畫是他退伍後找到工作後我要辭職去準備考博班)這時他突然非常認真的看著我說:「不行,在過去的日子裡,我的成就不是依靠我爸媽就是依靠妳,我不能夠讓一直讓我們的時間停留在這裡,我要讓妳也能去追求妳的夢想。」我突然就理解感情當中的「願意付出」,並不是來自於值得或划算,而是來自於妳知道這個人會不會感知到妳的付出。

很多人一直在尋找能一起吃苦的對象,但其實這種對於戀愛對象的期許是很可笑的。因為沒有人天生就熱愛吃苦,就算是SM也是因為他爽才給妳打。人之所以會願意無條件地為了另一個人付出,是來自於兩人相處中累積的情感、記憶或經驗,而是這些構成了關係的本質(這無關戀情的長短,反而是來自於妳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的東西),構成了彼此對於關係的信任。

很多人以為我寫這系列是因為我認為自己是個很會談戀愛的人,或是長期親密關係當中的人是就是擅長於談戀愛的人。這錯了,我認為會進入長期關係的人,通常都不太擅長談戀愛,正因為不擅長所以好不容易抓到了就不放手(誤),不是啦,應該要說是正因為不擅長,所以需要很多時間摸索一段關係,而往往等我們摸索完,這段關係就已經深植到心裡去了,而在相處當中那些原本覺得怪怪或是那些擅長談戀愛之人可以一秒解決的事情,就變成了「啊幹,原來那時候我應該要___喔」。因此累積的情緒與情感更難以讓人斬斷關係的魂結,也或許因為「幹都努力這麼久了現在放棄不是太可惜了嘛?」的斯格哥摩症候群在作祟,所以才有辦法撐到變成一起吃苦(笑)。

簡單來說,我想所謂的「一起吃苦」也是這樣的,這世界上除了你爸媽以外,應該很難找到看到第一眼就願意跟妳一起吃苦的人,能夠讓人跟妳一起吃苦的,不是關係本身,而是在關係中那些累積的情緒與記憶。

當然這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不過,其實多數的人也並非真的像李安一樣抱持這麼難以達成的理想。而為什麼多數人就連平凡的想成家立業都要先找到人一起「吃苦」才可能達成,說認真的又不是每個人都想住帝寶開名車參加阿帕契貴婦團,若連過剛好及格普通吃飽穿暖有地方住的生活都要先「吃苦」,這真的就不是誰吃不了苦誰又草莓公主病的問題,我倒認為與其去尋找跟自己一起吃苦的人,不如先積極的介入社會使社會變成不需要那麼吃苦,也可以享受平均等級的幸福再說。

站崗日記第三十三天,

親愛的橘貓,我知道這是個很爛的結尾,但我真的這麼認為。

網路上搜尋到的年輕李安。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拾柒天:洗碗

洗碗機一定沒想到自己會在台灣親密關係扮演這麼重要的位置


最近到男友家要不要洗碗又戰到飛天了。
我沒那閒時間把論戰看完,但這真的是月經題,我在批踢踢上打滾也不知道幾年了,這題好像幽靈一樣一直徘徊在男女各大板塊。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請讓我用簡單樸實的話語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是大家直到後來才開始問起的:那男生到女友家要不要洗碗?

姑且不論這其中預設異性戀的意涵,我發現從用性暴力作為工具論證中台關係以來,很多人常常以為,那我就改成每個性別性向都有,就代表男女平等了嘛,

這讓我想起在我年輕的時候某堂性別的課,有人問老師說NIKE有做男鞋針對男人的廣告,有做女鞋針對女人的廣告,所以NIKE是性別平等的。是這樣就好了。

為什麼必然是先以男人強暴女人作為工具?
又為何必然是先問女人到男友家要不要洗碗?

因為你就是這麼想的。第一個想法才是你真實的想法。
後面那些追加,不過是是因為現代人經過了許多機掰女性主義者或性別運動者如我們洗禮後,趕快在後面加上一點政治正確,但那種政治正確就像是「先生『幫忙』太太」做家事、「爸爸『幫忙』媽媽帶小孩」一樣,是piece of shit….男人依然在異性戀關係當中高高的掛起一個身分,然後俯身說:「欸,我是看待性別平等(或妳晚上要給我幹)的份上,才勉強表現一下。」

這時一定會有人說,可是也很多女人贊同這樣的看法啊。
是啊,妳以為從傳統的性別關係中能獲得比較多利益的只有生理男性嗎?

親愛的,妳這種想法要是穿越到古代後宮,一定會第二集就被拖去賞一丈紅了,請務必小心。

這種好像把角色替換成男女後,好像都可以的平等,基本上就像是妳看完好萊塢英雄片就覺得自己拯救世界一樣,在台灣生活苦悶的情況下,有這種精神上的妄想來自慰可以,但不要自以為這樣就世界和平然後痛陳那些認為世界不和平的人破壞和平,謝謝。

第二個問題是這次論戰突然浮現出來的「自己人」論述。

好像是從這個案例出來的,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27534901.A.17C.html
後來就開始大幅度討論到,是不是要女生洗碗就是男生家把女生當成自己人的說法(反過來說就是女生如果主動喜歡就是把自己當成男生家自己人?)

這種說法通常會幅射出兩種看法,第一就是像上文男友的「我媽把妳當自己人,妳怎麼降~」或是像蘋果日報《【更新】真是兩難 「到男友家吃飯要不要洗碗」》下面好幾個哪種「幹嘛那麼計較(這背後的含意也就是未來會變自己人嘛所以才不計較)」。第二種則是像有些女版版友,或如同這篇醫師娘文章(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21616)一般認為婚前還不算自己人,婚後才算的,認為在還沒變「自己人」之前,是客人,客人不需要洗碗。

這兩個論述都共享了一個前提,就是「自己人要洗碗」只是變成自己人的時間點不一樣,一個是只要妳跟我交往的妳就是自己人,一個是結婚後我們才變自己人。

但問題就是,到底是誰規定「自己人」就要洗碗的?

無論這兩種想法都未逃離女人要替男人的原生家庭做家事這種想法。並不是女人不應該或不可以替男人的原生家庭做家事,而是為什麼一定要?

首先是公平性的問題
認為只要是自己人就要洗碗的(或就應該分擔家務的),請問在這個家庭或家族內,有全部的「自己人」都分攤了家務嘛?如果沒有,憑甚麼就只有其中一到兩個「自己人」要負責家務呢(當然除非她是專職的家務勞動者)?

其次是誰是誰的自己人的問題。
為什麼一旦產生關係時,女方就自動變成男方家庭的「自己人」?
那男方是不是也會變成女方家的「自己人」?
說更直白一點,人家真的想變成你們家的自己人嘛?變成自己人除了增加工作之外到底有沒有甚麼好處?像前者那種只要交往了就是我們家自己人的說法,不知道你家老人掛點曾經幫你洗過碗的前女友們可不可以像你們這些「自己人」一樣分到一份遺產啊?

如果都沒有,無論婚前婚後變「自己人」後增加的只有負擔,那也無怪乎柯文哲要高喊大家不結婚在場的各位都是國安問題了。

最後是,我們為什麼總是離不開「家族」?
去「男友家」洗碗這件事情,有點有趣的是,你去的其實不是「男友家」而是「男友父母家」,這兩件是其實是有差異的。因為所謂的家務分配,應該是你與你一起生活的人之間的分配,也就是你跟你的伴侶、室友、同居人等。

你去你室友老家玩的時候,會想說「我要孝順我室友的爸媽嗎?」
因為我們把伴侶關係拉的至高無上,好像對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個分身,所以她孝順我爸媽就好像我孝順我爸媽。同時我們也把原生家庭拉的至高無上,所以充滿了「不要扣分」這種說法,好像若伴侶原生家庭反對、扣你分,你們就要羅密歐跟茱麗葉式的手牽手去死或結婚後就會出現台灣七八零年代的苦情媳婦淚眼汪汪的跪在地上擦地板。

即使是醫生娘那篇中也出現:

婚前請以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女兒」為思考主軸,請男友尊重並了解女生家原有的家庭教育,進而做好未來婆媳的橋樑;而婚後,我們女生也要以「新家庭的妻子」為思考主軸,學習接受夫家與原生家庭不同的生活習慣,從中取得平衡,當個家人滿意、自己也不委屈的太太與媳婦。

婚前是原生家庭的女兒,婚後是新家庭的妻子,那你甚麼時候是你自己?
這基本上不就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種家父長的想法嘛?

拜託,無論男女,都請長大好嘛?

無論交往前交往後婚前婚後,請都以自己是個個體這件事情來思考,不要凡事都推拖到雙方原生家庭身上。現在並不是那種父母反對就不能結婚,或父母不爽你就要拖出去打死的時代,而我也相信多數台灣男女並沒有真的那麼「孝順」,只是因為那個負擔不是負擔到你而已,如果今天是負擔到你,或許你反抗的比你的伴侶還快速有力。

我常說性別是觀看這些領導公民、社會運動領袖的試金石,因為他們多半是男性,觀察他們面對性別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當他們變成既得利益者時,會是什麼樣子。而我也認為,親密關係是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塊,所以我從來都不認為親密關係只能放在私領域,偷偷的討論。一個在親密關係當中擁戴家父長的人,我要怎麼相信當他掌握政治權力的時候,他不是另一個威權統治者?


恩...至於站崗日記好像應該更個人一點。

我也不是沒有在洗碗這件事情上面煩惱過過啊,第一次去柳橙家的時候也不是沒想過這件事情。當然柳橙他媽爸都是個好人,所以也沒真的讓我面臨甚麼抉擇修羅場,有次我跟柳橙聊到去她家我會緊張這件事,柳橙回我說你擔心她們在評分你,她們也擔心你在評分她們啊。我就想想其實也是,柳橙來我家好幾次,我媽後來都會問我說:「欸今天我們表現得還好吧。」或「媽剛剛那樣是不是講錯話」之類的,原來其實家長也是會焦慮的。

或許這種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修羅場的猜測應該要早日結束。不要再把伴侶關係放在這種超級高的殿堂上,好像雙方一有親密關係就無所不能無所不包,這對於關係雙方,(人不差的)雙方原生家庭而言,都很累。真的。


站崗日記第十七天

親愛的橘貓,因為我們兩個手都對清潔劑過敏,所以將來勢必是要買洗碗機。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站崗日記】第拾參、拾肆天:關於長期親密關係的蠢問題們




今天開心的去探親回來,因此決定要把戰力稍微打開一點,以資慶祝(是這樣說的嘛?)

作為一個政治認同為女性主義的長期親密關係中人,時常在社群當中面臨一些很奇妙的蠢問題,問你蠢問題的人有三種人,第一種是比較善意的(真的)他真的想知道關係的可行性,把你當成諮商對象的;第二種就是比較惡意的,就是妄想以你的親密關係狀況來挑戰你的政治理念那種人;第三種是傳教士,基本上他就是覺得無論如何多元關係比較好,所以不管你講什麼他就會告訴你可是如果我不是在一個一對一性忠貞親密關係中就會....怎樣。這三種人,卻常常都會問出很類似的基本問題,而我這篇文章就想要試圖回覆這個問題一下,絕對不認真,也絲毫沒有要政治正確的意思,沒有理論更無資料佐證。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在腦海中刪掉一個形象,就是台灣古早時代電視上那個被打一邊流淚還一邊做家事一邊含辛茹苦把小孩養大,苦等丈夫回頭的那個苦情媳婦形象,對,可能在今天大愛台還看得到,先從你的腦海中找到她,然後把她刪掉。當然我知道台灣有很多地區確實還存在這樣的狀況,所以先丟到資源回收筒就好,看完這篇文章記得把她放回原來的位置。

首先,第一個很常被問的題組:
「啊~你會不會膩/煩/厭/倦/噁...一直跟同個人交往/嘿咻/相處/每天在一起...?」

恩...如果我覺得膩/煩/厭/倦/噁,我為什麼還要跟他在一起?
我之所以會繼續跟他在一起,就是因為不膩/煩/厭/倦/噁啊!
不管是或不是長期親密關係,只要你跟一個人交往、嘿咻、相處時覺得膩/煩/厭/倦/噁都拜託趕快停止好嗎(當然除非這是你們之間的SM模式這我不過問)。
這個題組通常會伴隨著:「那萬一你膩/煩/厭/倦/噁了?要怎麼辦?」

那就分手啊這位大姊/仁兄。

這我也聽過很多已婚人士被問「那你這輩子就跟這個人定了,萬一膩/煩/厭/倦/噁怎麼辦?」
當然他們都會回什麼努力啦,忍耐之類的,
然後一定會有那個最白目的說:「那萬一努力沒用,又忍不了了呢?」

那就離婚啊這位仁兄/大姊。
這問題是那種保守派問就算了,因為婚姻對他們而言真的很大條,我居然還被解放派問我:「喔那個XXX結婚了,萬一他覺得膩了呢?」就、離、婚、啊。
你解放派不是並不覺得婚姻很重要嘛?人家要當兒戲不行嘛?

第二個問題是:「妳真的愛她嘛?會不會只是習慣?」

「你真的要吃飯嘛?會不會只是習慣?」
我記得以前柳橙引用過不知道誰的話「年輕人往往都以為性愛是專屬於他們的,以為中老年人就沒有性愛」。我後來發現真的不是年輕人,而是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都覺得性愛是屬於自己的,別人都沒有。親愛的,那是只是因為你比較高調而已,高調沒什麼不好(我也很高調)但很多我認識的長期親密關係者甚至是後來認識那種結婚十餘年的夫妻,他們玩的真的沒有比這些熱愛各處彰顯性行為的人來的單調或是弱到哪裡去,只是可能因為不管怎麼講都會影射到對方或是個性因素就沒有彰顯出來。

當然這個習慣不是只有指性,可能還包含關係當中的相處方式會一成不變等。
恩,第一,你的人生不會一成不變,你另一半的人生也不會一成不變。第二,老娘超想一成不變的啊啊啊啊,一成不變的人生多美好啊,不用擔心會有什麼改變,這個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要猜測他人的心思,不用拼了老命的努力。每個人要的東西不一樣,基本上我個人有個理論 (或許之後會寫到)像我這種個性有病的人,比較適合長期關係。

因為我們容易焦慮、躁鬱、缺乏安全感又沒有什麼其他可以吸引人的長才。

這就要接到第三個問題了:「你覺得我適合這種關係方式嘛?」

我不會觀落陰啊大姊/大哥。

我知道自己適合就是因為,我、超、級、討、厭、曖、昧,我連看少女漫畫看曖昧我就會在旁邊說:「給你錢,快點做」。我超級討厭一切不穩定的狀態,所以當有人跟我說戀愛當中最美的就是曖昧的時候,我都超想接著說為什麼?曖昧的狀態就是一個人很假,另一個人也很假,然後兩個人玩猜猜樂(which我超不擅長的)。我記得我跟柳橙曖昧的時候(which我妹跟當初的室友根本就不覺得那算曖昧那叫作一個KY一個白目),到後期我覺得我們兩個都只想要彼此給個痛快!

我喜歡穩定,然後不大需要改變的生活(我到底為什麼會念社會學啊)所以對我這種人而言,人生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至少在離開校園以後我覺得我一直在面臨「改變
」,而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很慌亂,若這時我的親密關係(或甚至是人際關係)不穩定,我就會一直很焦慮。

所以如果你是像我這種人,卻期待可以同時曖昧多線操作,ㄜ...我覺得有些人可能就是很喜歡讓自己很焦慮,這也可以算是自己跟自己玩的SM...嘛?

簡單來說無論是哪一種關係都逃脫不了政治。
(個人理念、社會觀感、人生規劃...其實都涵蓋在廣義的政治內)

但如果你選擇關係的原因只剩下「政治」,我不會覺得不行,只是我覺得太苦了。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拾天:努力


柳橙在他要去日本前而我情緒大受影響的時候,說了一段話他說他覺得自己努力畢業是為了兩個人生活,可是沒想到一畢業後,第一件事情是要分開。

我站崗日記第一天寫的雲淡風輕,但實際上不是,在無限積極的背後,其實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自我催眠與恐懼,這時寫日記這個行為好像是一種治療。要說這個快滿兩週的十天裡,我最多的感受,我想是與其說是思念,倒不如說是不確定以及被動。因為我跟柳橙並不是沒有過分隔兩地這麼久,但我完全處於被動的「等待」,卻是第一次。

你不確定他不打來是因為他不想打來或是他沒辦法打來。
將手機無時無刻攜帶在身邊好像成為了他的替身。

我無法適應的,或許是這種「沒得努力」的狀況,「未知」的狀況。
而想念,正是由於未知而來,
有時候我想想,或許在以前那個只能寫信的年代,或許會比現在還要還要有安全感,因為減少了許多「他明明可以卻沒有。」的可能。

我是個對於關係很沒有安全感的人,當然這或許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但人二十五歲過後,就不要把太多責任推給自己的原生家庭,應該要說,我對於無法確保藉由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結果的任何事,都沒有什麼安全感,而關係就是其中一個。我也曾經有過那種最刻板且純粹的浪漫愛幻想,存在一種為愛而愛的關係,對方不為了什麼而愛你,只因為你而愛你。你不用做什麼努力,對方就會愛你。而你在關係當中所作的所有努力(像是追求、討好、改變或打扮等)都是為了終有一天可以達到那個境界,追求到最後就不用再追求,假裝到最後就不用再假裝。

老實說,這有點好笑,我們都期待藉由努力,達到一個不需要努力的關係,但那段關係明明就是因為我們「努力」才締結,才持續的。

那是否真的有一段一見鍾情,就是在那個時間那個地方,就是你跟他,命運的連結呢?你們什麼都不用努力,什麼都不用作,就能夠擁有最牢不可破卻不讓彼此痛苦的關係?但我想想這種關係反而最可怕,因為對方不為了什麼愛你,自然也會不為了什麼而離開你。一切都無法按照「努力就會得到收穫這個從小欺騙我們到大」的邏輯為之。

這樣想想,必須要透過努力而維繫的關係讓人有安全感多了(雖然也累多了)

柳橙到軍營這件事,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我的努力絲毫沒有意義。
無論寫再多信,再期待電話,再認真的等在手機前面,都只能夠流於期待。

不要看我這樣,其實我是個蠻努力的人。
我長大後常常跟身邊的人那麼說,我大概就是醜版雪野,就是前一天晚上念到半夜兩點,隔天跟同學說「喔都沒念啊我昨天還看了八點檔」(我是真的有看,然後看完繼續唸書)那種小孩,就為了拼那一句「花花好聰明都不用唸書」。

但關係不是作報告,關係不是前幾天晚上爆幾個肝,熬幾個夜就可以搞定的東西。任何關係,努力不是一定會得到收穫的,因為有「對方」存在。而在我現在的狀況中,因為加上了「對方」及「國家」因素的存在,就更有努力無效之無力感。



(之前就覺得這狀況跟情境單身這概念很類似,決定要去補老闆的文章,然後試論述站崗與情境單身之間的關係來當之後某篇日記。)

站崗日記第十天

親愛的橘貓,雖然不想這麼說,但我還是偶爾在沒接到你電話的時候,偷偷地,哭了一下。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無意義碎念】深呼吸,當你停止呼吸的時候,你就停止思考

Breathe Doctor Yang.
Don't be crass.
You are skulking.
Women of your generation are graceless.
It's an affront to nature.
Mediocre surgeons will see you and feel themselves wilting in your shadow.
Do not shrink to console them.
Do not look for friends here, you won't find them.
None of these people have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 you. They never will.
If you're lucky, one day when you're old and shriveled like me,
You’ll find a young doctor with little regard for anything but their craft.
And you'll train them like I trained you.
Until then, read a good book. You have greatness in you Yang.

Don't disappoint.

深呼吸,Dr. Yang!
不要這麼粗魯,你是在逃避。
你這年代的女性不那麼優雅,這是對於自然的冒犯。
平凡的外科醫生會看到你,並且枯萎在你的陰影之中,所以不要畏縮於給她們安慰,也不要在這裡尋找友誼,妳找不到的。她們當中沒有任何人有能力可以理解妳,她們永遠也不會。如果妳夠幸運,有一天妳像我一樣年老之時,妳會發現一個年輕的醫生除了增進醫術外什麼都不甚在意,然後妳會像我訓練妳一樣訓練她們。

在這之前,看本好書,偉大就存在妳自己之中。

不要失望。

──Grey's Anatomy Season 9 Episode 5Beautiful Doom




我想應該很多人覺得我是個性別政治正確狂熱份子(好啦這或許不能怪人)這包含了許多網路身分的展演),所以今天我要來講一段帶給我力量—非常性別政治不正確又刻板印象又來自俗氣肥皂劇—的對白。上述引用對白來自實習醫生第九季第五集,中文翻譯是我自己翻譯的,因為沒點過外語翻譯技能,信雅達都沒有,請大家看英文謝謝。這段話是Cristina(也就是Dr. Yang)在明尼蘇達任職時,她的恩師Thomas死在手術台前,對Cristina說的一段話。雖然我現在因為那狂放不羈的劇情棄追了,但在GA(實習醫生的英文簡稱)我最能夠感同身受的角色,應該就是Cristina,當然啦沒有像她那誇張般的優秀或天才,因此也沒有什麼才能上無法被人理解的問題。但Cristina之所以讓我感同身受,應該是那一種來自性別的「不適應感」,這種感覺並不是說環境對我們性別歧視,或是真的處於一個性別不平等的場域,而是感受到一種「這個世界非常強烈的想要將我排除出去,所以我要很努力很努力的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比別人強」這種不適應感,而這種努力證明或強調,讓Cristina在劇中多數時候像個機車的Bitch,無處不用自己的優越去傷害在能力上遠不如自己的人。

如果問起我的女性主義啟蒙,我常常會回答國小的時候,我從來都是全班前三名,代表學校去參加國語文競賽,雖然脾氣剽悍點,常常跟男生打架,但基本上也沒創造過什麼大問題,但最後我跟另外一個也是常囊括全班前三的女生只拿到校長獎(她比較慘,她還常是班級幹部),市長跟區長前二大獎都給了男生,而讓我最生氣的是,當老師說我之所以不能拿區長獎是因為平常太愛講話,太潑辣而不夠文靜時,拿區長獎的那個男生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用原子筆寫了「大奶媽」三個字,讓我一邊哭著一邊用立可白擦掉。

或許這是我現在的過度延伸,但我相信那時候的我,已經早就知道這世界上有某些邏輯,我必須要比起別人更出色,我才可以得到相同的地位。

與其要說我覺得自己跟Cristina很像,倒不如說Cristina是我以往最期待自己成為的那種典型,可以毫不在意不想在意的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才能恣意妄為的活著,因為旁人總是需要妳,因為他們需要妳,因此妳可以張牙舞爪的存在。在我過往的生命裡,我總是羨慕這種人,羨慕這種自己是朋友的人就拼了命愛護,因為自己的才能而無需做其他的努力,旁人永遠不會忽視妳那種人。

因為自己的才能而可以任意對她人展現自我的人。
我是這樣羨慕著。而可惜,不知道是幸或不幸的,我一直沒有這種等級的才能,所以還是小心翼翼的努力活著。然後一直不停的,在追求這樣的才能。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變成像Cristina那樣恣意妄為卻又不可或缺的人。

GA第九季並不好看,但這345CristinaThomas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平常我看到有老白男人管理階層說「Women of your generation are graceless. It's an affront to nature.」應該都會秒暴怒,但順著前幾集的兩人之間的互動,Thomas不停告誡Cristina呼吸,慢下來,停下來思考時,我突然聽懂Thomas的意思,那是一種理解,理解Cristina認為自己因為性別或族群身分而更需要彰顯自己才能而活的很辛苦,但這種理解並不是帶來那種「喔妳好辛苦」或「加油」的勵志語,更不是那種「妳要開始關懷他人」的大愛展開。

這段理解仍然傲氣十足,
而對於Cristina這種人而言,光是理解就已經足夠了。

等成長後,我發現或許我無法成為Cristina,但我身邊卻漸漸充滿像是Cristina一般擁有無法為他人所理解的才能之人,或許是幸運也或許是不幸,我還算被納入他們的自己人社群中,遙望著背影而逼得自己努力著。

現在,時不時的我會想起,Thomas在這三集不停的跟Cristina說的:
Breath,
When you stop breathing, you stop thinking.
深呼吸,
當你停止呼吸的時候,你就停止思考。

或許,把那句話的女人應改為所有人,我們這代的人都缺乏了那種緩慢的優雅(當然我並非相信有什麼東西昰「自然」的,這大概是我對這段化最大的不認同)。延後出社會,面對無趣而無味未來的生活;網路社會的興起;學運造成許多比我們年輕更多的人不停的成名,而我們開始焦慮自己其實不如同自己想像的優秀,不如同自己在童年所被應許的考上大學後就能夠享受的美好生活……,我們焦慮著成功,即使是社會創新、社會運動、關懷弱勢也要成功,我們崇尚年輕的創業家,年輕的那些用自己技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人。

為什麼不能夠緩慢的優秀?以一種適於人居的方式慢下來。

我只有八十分,我只想付出八十分的努力,就給我八十分的生活吧
這很難,但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夠逐漸的呼吸、思考。
期待我可以扮演那個替我身邊無數的Cristina們說這段話的角色:

Breath,
You have greatness in you.

Don't disappoint
 
Copyright © 2014 矯情的修辭. Designed by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