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琅琊榜的「家內鬥爭」
我在沉溺於琅琊榜的時候,剛好去耕莘講了宮鬥與言情小說,其實主要就是在講中國原創小說中的這類以各種「鬥」為主題的小說,像是宮鬥、宅鬥與朝鬥等。為了逃避自己沈溺的事實,因此我將琅琊榜直接當成舉例的例子跟上課用的素材,最近有空,就先把他打成筆記,分享一下,之後整理整理,或再寫成像甄嬛傳,也看這樣打一打會不會出坑...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推拿的意義
前情提要:goo.gl/iNMEFU
我到現在還是常常去推拿、按摩,即使我知道我的問題是長期的姿勢不良,但問題就是要改變姿勢不良這個問題很困難,每天就是有八小時要用電腦,說什麼每半小時起來動一動,妳看哪間公司有這個閒時間讓妳動,如果再加上我想繼續寫文章、讀書等於回到家的時間也繼續在用電腦;就說培養運動習慣好了,即使每天都有辦法準時六點下班,一人生活的前提之下,運動跟家務時間幾乎互相排擠。當然可以說我就是不夠有決心,因為我就是沒辦法縮短睡眠時間改早上運動,所以在我還沒有足夠決心以前,當我又因為姿勢不良產生酸痛的時候,還是會尋求推拿跟按摩的協助。
我知道推拿跟按摩無法根治我的痠痛。要根治我的酸痛,我的整個生活方式都需要改變,但我的生活方式無法改變,並不單純只有我的問題,台灣工時太長、勞動規章執行不彰(例如:包含我,我身邊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在領加班費的,好一點就補休,很多還連補休都沒有)、假已經少到只能跟極權國家相提並論還要繼續被砍,從我出社會開始所有人都在告訴我要共體時艱工作超難找請自己忍耐...。我當然也知道我沒有勇氣跟創意自己創業,也沒有什麼積極度在求學時段就寫文章累積credits,沒有本事跟膽量孤身跑去外國闖天下,更沒有阿姨可以帶我去寫劇本。我的酸痛是兩種層面的,我自己的跟社會的,所以我相信推拿總是必要存在的,因為總是會有我自己搞砸或被別人陰到需要被按摩的時候。
所謂的「兩性文學」,先讓我正名一下,基本上在親密關係研究當中,會稱呼這類型「指導他人」或「療癒他人」的文類叫「建議文學」,我覺得這個稱呼比較好,所以在接下的文章中會繼續使用。我並不討厭所有的建議文學,就如同推拿一樣,每個人都有在沒有暖身之下劈腿、自以為自己還年輕直接搬重物、前一天喝到爛醉隔天早上起床發現落枕的經驗,這時候妳的痠痛真的跟姿勢沒有關係,有時候親密關係真的會,發生就算把社會的問題除掉,妳自己或別人的愚蠢造成戀愛的創傷時,妳就需要「療癒」,事實擺在眼前的,我現在也每天都需要被馬個兩節。
差別就在於,有些推拿或按摩,像我的按摩師就會坦承說姿勢不改變就只是爽然後讓他一直賺錢而已,有些雖然沒說但也不會跟妳喇賽講他有什麼黃金之手一按妳就再也不會酸痛。但有些會跟你宣稱他的按摩可以完全治好的,有的還可以減肥減脂、排毒甚至有的還可以消滅冤親債主,然後唬了患者一堆錢,最後讓他們更需要拼了命工作繼續酸痛。我討厭的建議文學就是像是最後那一種推拿,建議文學當然可以療癒、可以毒舌、可以誠實、可以陪伴、可以一起哭哭…但不要助長讓這群人在愛中酸痛的社會結構。
請不要繼續大談什麼「嫁過去就從我家變婆家」,請不要合理化對於長輩嬰幼兒照顧責任預設的男女不平等,請不要繼續把一種唯一的、非常難達到的關係當成為要求所有人的標準...。所以看到性解放學姐先拿了某位作家開戰,我就覺得啊…雖然立場不同,但我覺得她問題也沒這麼大,明明後面就有一堆噁心的在排隊。我最受不了的便是站在既得利益者位置,教女人怎麼當女人的。(順便一提,學姐一直逼我評喬治,但我不想花錢幫他衝銷量,所以如果要看我評的人請逼迫學姐送我書。)
簡單來說,不要宣稱這個世界沒有問題,只是戀愛者不夠努力。這個世界問題才是最大的,但要求作家們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性太低,所以我只求在療癒的同時,不要再加強不平等、刻板印象,不要再有雙重標準。我可以接受建議文學不討論姓氏權的平等,但不要把堅持要從母姓的女性認為是斤斤計較或不懂愛;我可以接受作家們擁抱或忽略男女同工不同酬,但不要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女性不夠認真;我可以接受不討論除夕、初一或任何重大節日去誰家,但請不要認為去父系親屬老家是唯一選項,有爭議的就是不尊重長輩的媳婦;我可以接受堅持一對一、性守貞的親密關係,但我不能接受這個堅持在男女上不等質。
從站崗日記開始,其實我講的一直都是一對一、長期親密關係(也就是跟建議文學差不多的領域)。之所以會瞄準在此,就是因為相較於多元親密關係,我更擅長於此,在研究上也著墨更多,因此感受到在當前社會要談一場一對一、長期、要溝通要健康要浪漫要準備進入家庭的親密關係有多難。我不是說個人不需要努力,而是,我們不應該這麼努力,努力100分的人可以享受100分的生活,努力80分的人也可以享受80分的生活,我只想付出60分的努力,也請給我60分的生活,在戀愛中也是一樣的,當這個社會只讓努力100分或好運投對胎的人過好日子的時候(而且後者往往比前者過的更好),那都是有問題的。
而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明明標榜了一個高標準的戀愛、婚姻與家庭,在勞動條件、教育、環境、社會習俗、傳統概念卻都與這打對台的時候,真心擁戴、熱愛長期親密關係,並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要有穩定親密關係的人,真的應該要奮鬥向這個社會爭取才對。
這邊好像還是針對兩性作家們欸,沒有進一步論述,但是其實我之前就有相關的文章了喔!
我個人認為,第一步就是爭取準時下班,詳見我的舊文:異性戀家庭倫理真正的破壞者|https://goo.gl/j6DCHN
另一個結構如何影響親密關係的好例子,可看我的舊文:【站崗日記】第拾柒天:洗碗|http://goo.gl/2x0DTw
當然關於這類建議文學,我還是有比較學理上的批判,可詳見:治癒系的權力|goo.gl/E06LCe...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十五年來的好友關係卻在一夕間變了質!?-純友誼真的存在嗎?

這不是廣告,點下去不用擔心
之前才一直說要當兩性專家大撈一票(挖鼻),但我實在無法昧著良心寫出那種文章,啊不然今天就讓我們來「兩性」一點(誤)。這主題勉強算粉絲來函吧,總之就是在男女版上很久以前戰了某次男女純友誼後,突然有人又問了我這個問題:「欸sanzome所以男女之間真的沒有純友誼嘛?」於是我就決定僭越一下,嘗試當伍二或Maria Tsai(誤)。
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會問這問題就代表一件事情,那就是台灣人對於任何「關係」的想法,真的很沒有想像力,就好像每個關係都有一個定義跟必然的相處方式一樣。為了描述這個沒想像力,在回答這問題以前,我要先說一個故事:
在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某事非常的低迷,那時候我非常的沮喪、難過,是那種今日我若有知會拖我當時得自己去看醫生的那種情緒低潮。自然那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大多也知道我的狀況,而有一位跟我非常親近的男性好友(異性戀、微胖)在我在BBS隱版上講希望有人拍拍之類的時候回我說他也很想安慰我,但他覺得這時候給我拍拍,我們不是要在一起,就是我會賞他一巴掌。老實說我早就忘記我當時低潮的最初原因到底是什麼,但我看到這段話真的有被逗笑,整個就覺得靠北這個人對於關係的想像也太單一了吧?虧他還是作家。當然這不影響,往後的日子裡,我們仍然用各種讓彼此尷尬的方式互相在情緒上支持對方(欸?)可是這件事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簡而言之,作為異性戀女性,特別是台灣的異性戀女性,在性上,總會活在兩種極端的期待中:不是期待妳把身邊所有有雞雞的(無論他想不想要)當成預設強暴犯,把自己捆緊並且加上四、五個結界;就是希望妳把身邊所有有雞雞的(無論他想不想要)當成預設電動陽具,想要就歡快的騎上去,一次還可以多用好幾個。而在這兩個極端當中都很難容納所謂的傳說中的「純友誼」,也因此才會有這個問題。
不「純」砍頭的友誼存在嘛?
我先用破題法回答這個問題: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之間有「純友誼」。
純友誼這個詞就跟純按摩一樣,基本上就是讓大家知道那是不純的。
先來談談會問這問題的人多半怎麼界定「純的友誼」,根據網路上眾多論戰,大概可統整為:不會跟他上床或發展出親密關係的朋友。我們承接這個定義來思考,不同性別的人之間特殊性在哪?(因為會爭論這個的人多半也沒什麼多元性別或跨性別的概念,所以我們配合一下他們,在這邊先使用生理性別)
首先呢,你以為男男跟女女之間就不會上床跟發展成親密關係嘛?你以為跟你交往的對象就永遠都會維持在異性戀的狀態嘛?情慾是流動的,真的不要這麼肯定。
第二點,也是我比較主要要談的,就算兩個朋友對於彼此完全沒有性慾或愛慕,也不代表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純的」。
這世界上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維持友誼的原因千百種,其中絕對存在「想要陰他」「他超有錢又很笨」「站在他旁邊我整個人顯得小一號」「我暗戀他爸/媽」「我想(或已經)上他老婆/老公」「他是我想進入領域工作的新星」「沒辦法他是我指導教授/老闆/上司」「老師叫我跟他當朋友」「他知道我所有高中時期的蠢事我沒辦法」「我們曾經一起殺過人」...等。
簡單來說,一個人願意持續跟一個人維持關係,通常都是因為對方帶給你什麼好處,這個好處不一定是很功利的,可能是因為你跟他相處很快樂,他超搞笑,也可能是他很有才華,你覺得跟他在一起就好像多了三千個文青點...。所有人之所以跟另一個人締結關係,從來都不是天雷勾動地火,我看到他的瞬間我就決定他是我今生的摯友。
所以這是很可笑的,今天一個人因為想背後偷婊一個人而和他變成朋友→純友誼,但一個人想要跟另一個人上床所以才變成朋友→不純的友誼,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也看出這個社會當面對異性戀戀愛的時候,所顯示對於純粹的一種偏執,任何有牽涉到慾望的,都只能夠在戀愛關係當中,其他的都是「不純的」。
但,也不只是如此,台灣人在親密關係上對於「純」這件事情的狂熱非常的可怕,愛情就一定是那種非要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因為愛而愛的;而友誼也就是一定要因為是朋友所以是朋友,所以我能夠想像上面那段會有人解讀成,好那所有別有所圖的友誼都不能算純友誼,這樣總有純友誼了吧?
請大家在腦海回想一下你認為最要好的朋友的長相,停一下,想一下你們怎麼認識的。
我之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到多數的答案都是:因為高中(國中)的時候座位(或座號)在附近。
然後請再想一下,為什麼你們會一直持續友誼?
答案多半都是因為他陪我度過XXX,他很善良,他很好笑...
應該很少人會因為一個人的缺點或做錯什麼事才願意繼續跟這個人交往。
即使你跟這個人維持友誼或許只是重複你們所有的美好回憶,那也是這所帶給你的快樂。
所以如果和朋友上床,「關係」就變質了嗎?
這個「關係」其實有兩種關係,第一個是妳跟你伴侶的「關係」,第二個是你跟你朋友之間的關係。
當然如果第一個你沒有伴侶的話也沒什麼好談的,如果有,不過你們之間並沒有一對一的要求,其實也沒什麼好談的,重點是,如果兩者皆有的時候。我蠻能夠理解這種對於伴侶與朋友發生關係的畏懼從何而來。
在我們這種世代差異過大的當代,相較於我們的親代,朋友有逐漸取代親戚,成為主要社會支持網絡的狀態,很多人(包含我)若被問起最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時,多半不是想到情人就是朋友,特別在多元情慾嘗試逐漸成為一個選項的時候,友誼甚至常有取代浪漫愛的穩固之感。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沒有性的純友誼是否存在的追尋,也就變得那麼重要。另外一半的紅粉知己、哥兒們,成為你心目中的假想敵(更不要提《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類作品的後續效應)。
因此,對於純友誼的論戰中,無論是論戰兩方認為有或沒有,幾乎都把對朋友有性意圖(或情感意圖)的這種「純友誼」抱持負面的看法(詳情可看:泛科學這篇:http://pansci.asia/archives/34470...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裸妝
作為一個小時候看魔神英雄傳,第一任幻想中的男友是達陸的人,妄想自己突然擁有一種能力可以「懲奸除惡」似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之前那則動態我說面對有人對你下索命咒,而你只回去去武器走是很勇敢的事情,真的,之所以勇敢不只是因為你敢這麼做,而是你擁有可以抵抗的能力(或權力)卻選擇不使用。例如拿到死亡筆記本卻絲毫不為所動(既不為私利也不用公義而為)。
說認真的,很難否認,在死亡筆記本劇情崩壞前,夜神月的角色魅力整整高出其他人不只一個檔次,就連跟他相殺相愛的L,也不過就是個機智聰明的角色而已。期待一種奇妙的強人出現,把我們無能為力的,像張奇文或吳思華這種手握高權的人,把我們視若螻蟻的人,就好像《金牌特務》裡配個威風凜凜進行曲,「崩」一聲的全部炸頭,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出口,藉由超能力,蒙著面,或許代替月亮又或許不代替什麼的去懲罰那些曾經不給你好受的東西。
但其實每個人相對於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有點破格,不在原來規則內,其實用起來有點犯規的能力。
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學生上學校BBS...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壹佰貳拾壹天:不變

無意中看到看到Bios Monthly上神小風寫《長不大的爸爸》這部偶像劇的評論。我沒看過這部偶像劇,但看到裡面有一段話:
張博彥正是如此,沒有自覺的男人多可怕,什麼都不做就能將妻子秀慧逼到牆角,從一個甜美女孩變為疲倦母親。任張博彥如何手忙腳亂(這下真的是悲劇了)要彌補,卻換來一句:「我不想再聽你說什麼跟動物有關係的事了!」但張博彥此時大概冒出很多問號:妳之所以愛我,並不是因為我多有肩膀多顧家多會賺錢吧?而是因為我,呃,很善良很愛護動物?我現在,現在還是一樣啊。
無論是這齣電視劇到我媽以及眾多主婦平常對我爸等父執輩的怨言,還有我在Marriage版看到一篇講老公打電動的文章(後來好像被刪除了),內容大抵就是老公下班放假一直打電動,不做家事跟照顧小孩,原PO跟老公抱怨很多次無用,最後暴走崩潰,老公回說他從婚前到現在都沒變,都一樣愛打電動,是老婆變了,不是他的問題。
長不大的父親跟作為家中脊梁柱的父親常常是共同存在於所有孩子的心中,對於女兒而言,常這樣的父親有時候會有兩種角色出現,很好的老爸(或還算可以的父親)vs超爛的老公。所以像我,當開始進入人肉市場後,第一個決定就是「絕對不找跟我爸一樣的男人」。觀看我媽的人生到與我爸時不時的長談後,其實我爸也總是那個態度,就是他沒有變,他一直都一樣,要的東西一樣,給的東西一樣,個性一樣,喜好一樣,對於家庭與伴侶都一直很忠誠,所以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但這樣的不變,落在「改變」很多的另外一半的眼裡,卻成了長不大。
可是。當討論到戀愛與婚姻時,我們總是把「不變」放在很高的位置,但同時又希望戀愛者在關係當中成長,這很矛盾。成長了,不就改變了嘛?
碩論訪談時,有個受訪者講自己追前女友追了很久很辛苦殷勤,隨call隨到、送三餐消夜,只差沒把星星月亮摘下來送給他,他說交往後,女友卻仍然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不然就說他變了。我說:「可是你確實變啦。」,他說女人不懂,追求跟交往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對他而言,追求跟交往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我媽跟那些電動寡婦心裡也在想,結婚前後(有小孩前後)怎麼會是同一件事?
如果註定就是不同一件事,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於「不變」這件事?
執著於伴侶之間的愛必然要不變。
直到今天柳橙也當了三分之一的兵,在這一百多天當中,其實無論他或我的生活都還算是蠻高潮迭起的,我又重看了自己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害怕的從來都是「改變」,怕他或我的改變在沒有對方陪伴的狀況下漸行漸遠。
不知為何最近這樣的害怕逐漸消失,應該說是確實改變了(無論我的或他的),而且我們雙方的改變都不算好,也不算朝著自己最初希望的方向改變。
對於不變的執著,其實不是來自於你多喜歡這個人不變的那些特質,而是害怕自己不離不棄後不是芳齡永繼,而是被當北七。戀愛者所想要的不變,不過其實就是他對你的不變,可是人對人的不變很難探知,就從他其他的不變來描繪。「他還是一樣想拯救世界」、「他還是一樣喜歡加很多糖進咖啡」....,有趣的是,這正是每次我身邊的人分手後與舊情人再聚的時候,常常提到的話,不提到大劇情,總是提到這些不變的小事,好像有些習慣不變,那段時間就留了什麼東西下來一樣。
你希望他不變的是對你不變。他改變的,是為了你而改變的。
變的成熟、世故所以可以應對雙方家長,變的有責任感所以可以成為一個好父母親...,
你期待他為了你,從豬隊友Lv1變成坦王Lv99。
How...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站崗日記】第N天:營隊

仍然懶得數。
今天我想要回憶一下一個十分政治不正確的往事。
最近靠北清大在戰營隊的樣子,讓我想起一件事。
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自從大學以後很討厭營隊,非常討厭。但其實不是一直如此,我高中的時候,家裡管得很嚴,念了六年女校也沒什麼可以接觸男人的機會,唯一可以認識男人的機會就是營隊,要知道我高中往大學成長那個階段,是真的很飢渴的,要不然也不會大一的時候被一個恐同基督徒不到兩個月就追走(笑)。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是參加營隊的大宗,沒有選上台大,在政大跟清大中作決定(我都說想認識男人了,我去政大幹嘛啊)所以很可悲的,我人生參加過的各種營隊,都在清大(或由清大的人舉辦),簡直跟這所學校有種地縛靈式的孽緣。更悲哀的是,那年我參加了兩個營隊,清大外語跟人社(越來越感受到這種地縛靈式的孽緣了吧),所以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男人。清大外語營給我的經驗基本上只剩下一連串鹹濕真心話大冒險,也因此我在跟一位後來大學變熟的外語系學姊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熟以前就知道她最喜歡的體位,或甚至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體位是什麼的時候,這真是too...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站崗日記】第N天:向守護家庭的大家 募資企劃書

這類募款一定要放一張這種照片,我懂。
一、緣起
從八卦、男女每每在問自己為何沒有伴到今日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一堆人在質詢,萬一有些人不只一個伴,那該怎麼辦,我想要嘗試以煽情(誤)的方式,來表達我對於「伴」的看法。
對我而言,親密關係與人生就像是玩一個全然未知的角色扮演遊戲,就好像是你被丟到一條街上,你不知道那條街上有什麼,甚至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被丟到超亮的街道,有人被丟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有些人所處的那區路不拾遺,有些人是被丟到俠盜獵車手的遊戲場景裡...而你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走到最後。你可以選擇單打獨鬥或是組隊前行,正如同所有自由度稍高的RPG一樣,你可以自由的選擇夥伴,依照你對於環境僅有的認知,或你剛好碰到一個在街道上已經生存很久的NPC,或是你就是以貌取人等等,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你想要什麼夥伴,正如同所有自由度稍高的RPG一樣,你沒把閹基打敗,胡斐就不會加入,你道德太高,阿紫就不會理你一樣,道德太低,虛竹就會跟你say...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無意義碎念】關於偶像,我曾經撒過的謊。

其實我人生中真的撒過很多很扯的謊,很多是扯到我自己都覺得為什麼會有人被我騙啊,以及為什麼我要扯這種謊啊,其中一個大概就是:
我高中的時候說自己是周杰倫的粉絲。
這就是一個,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撒這個謊。
國高中的時候,就很像是在日本漫畫中過活一樣,你角色若沒有特色,就很難有戲份,要有強烈的特色,不是外貌很好、男人緣很好,就是個性很好、人緣很好,再不然就是有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喜好,像是二年級的班長酷愛紫色、誰特愛史奴比或誰所有用品都是豹紋圖樣,而對於偶像的瘋狂迷戀也是,例如暱稱自己為X太太,或是跟另外一個人爭風吃醋,總之,要是沒有可以固定出場的劇情,很容易就影薄。
其實影薄也無所謂,但高中時的我人糟,偏不能接受自己影薄,國中的時候還有個全班第一名可以說嘴,不管怎樣書呆也是一個角色特質,在校園漫畫當中總是要有一個書呆,但到的地區女中,再怎麼書呆也贏不過前幾名的,於是我就是只剩下人生的音量鍵毀損(講話太大聲)跟不像女生這兩個特質在,偏後面這樣特質在女校中實在常見,我帥也帥不過人家,體育又差,怎麼看都不會變天上歐蒂娜,只會變地下歐痞賽(挖鼻屎台語發音)。家無恆產可當傲嬌千金,個性太糟也沒辦法當個菩薩。唯一能找個影子的大概就是性格濃烈這點,而性格濃烈也不能太濃烈,畢竟懼母這角色設定於國高中的我是根深蒂固跑不掉的,哪有懼母的人性格濃烈起來的。
於是在高中過一段時間,某天不知道是誰在誰生日前夕,問了我句:花花,你到底喜歡什麼啊?我們都不知道。
原來我是個沒被發現喜歡什麼的人?
其實要說喜歡什麼當時我是有的,我國高中時,最喜歡的東西莫過於「最遊記」這部動漫,可是當我說出口時,身邊的人都一片漠然,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而那是個當御宅喜愛動漫尚有點羞愧的時刻,所以有過前車之鑑的我,不小心就脫口出說:
「我喜歡周杰倫」
我高中的時候周杰倫正處於一個有趣的位置,范特西到八度空間剛起,正紅起來,卻又常常被那些名門正派貶低,那時候「好像叛逆」的小孩都聽周杰倫(好像叛逆,就是那種自以為很叛逆卻叛逆不起來的,真正叛逆的感覺都去聽地下或黑死金了吧)這話一說出口,我就感受到周圍會有一種「啊你是會喜歡周杰倫」那種人的感覺。藉此就把你的位置給定位完畢,是一個叛逆又叛逆不起來的小孩,如果再加上一句「我最喜歡的是方文山的詞」是一個有點假掰的假文青。還好高中生不覺得很奇怪,身為粉絲,我一張他的專輯、周邊都沒有啊,所有東西都是高中同學好心送我當生日禮物,我的帳號全部沒有一個跟Jay有關的啊...現在想想,我那時裝的還真不像。唯一像粉絲之處是,那時候每首他的歌我都會唱,那是我真的喜歡那幾首歌,而且那時候到處都在播啊。
但好處是,因此就跟很多也很喜歡周杰倫的人培養的很好的關係,成了好朋友。
有趣的是我記得他跟侯佩岑交往的時候,同屬「周杰倫粉絲群」的朋友在即時通狀態上打了你怎麼可以這樣之類的,我以為是她男朋友怎麼了,馬上火速敲她,結果她一副很驚訝的樣子問了我怎麼沒事,我就想說我要有什麼事,才知道原來這在粉絲圈中是大事。
現在想想其實我國高中總是在某些不重要的地方城府很深,其他地方卻很蠢。
我不是很清楚迷偶像是什麼感覺,無論是會自稱自己是X太太的國中同學,或我大學室友到我妹這些身邊的粉絲,對於偶像的沈迷。常常讓我在想,到底迷偶像是什麼感覺。我好像從未真的成為誰的粉絲,不知道是我太自視甚高?就連最近我組長問我最喜歡哪一個社會學家,我都楞了一下,想說社會學家這東西又不是拿來「喜歡」的,就算我覺得誰家理論好用,也很難用到「喜歡」或「偶像」這兩個詞,為什麼我要對不知道真實情況的陌生人投入喜歡呢?無論演藝人員、社會學家或大師們,他們所有的一切可能都只是表演而已。
而且他們這輩子又不會喜歡我,為什麼我要投注喜歡在他們身上?
這樣,很難拜神啊我。
這輩子唯一算是得過我喜歡的陌生人,應該就是最遊記的玄奘三藏吧(居然是諧擬歷史人物的出家人角色啊...)但他是個虛擬的角色,在我那建構完整世界觀跟融合劇情的腦內同人裡,他可是愛我愛的要死,就算不是如此,反正他們四個互相上來上去我也是開心的(最遊記同時也是打開我「另外一扇窗」的關鍵作品之一,另二部是獵人跟封神演藝)。
對於我腦子中的玄奘三藏以及那整套世界觀劇情的癡迷(我自己至今都覺得我怎麼可以為了妄想而有這麼完整的世界觀而感到了不起,可惜我沒有小說家文筆,不然就可以去晉江闖一闖了),一直到遇見了柳橙才總算告結(好啦我承認我有把柳橙不小心的納入那套世界觀裡面)。而玄奘三藏留給我的東西,卻在網路世界上存活了很久。
sanzome的前半,取自於Genjo...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捌拾柒天:周芷若
附個兩代周芷若的照片,就我年代的印象確實是右邊的高圓圓版本...「大都見」電影版周芷若完全是路人角
這篇從頭到尾都是心情酸文啊,請慎入。
又是好一段時間沒有寫網誌,從四月開始,這兩三個月可說是原生家庭蹦工作尬出新滋味,讓我百感交集,除了FB以外幾乎無心力再碰觸什麼偉大的議題,只管風花雪月(而且還不大擅長),偶而也心灰意冷的跟柳橙說就什麼不管不聽等他離營退伍,帶我離開這裡,還好他還沒「進步到」板起臉孔訓斥我的政治不正確,只把家事做完後回營,沒有甜言蜜語,呈現一個既不是烏蘇拉也不是王子的狀態。而我本人上個月也幾乎處於怠惰的工作遲鈍,書念不下去,每天都在看宮鬥跟宅鬥小說的狀態。
今天在FB上不知道誰按了這篇文章的讚「金庸小說《倚天》和《神鵰》的關係隱晦微妙,中間缺失的八十年里,份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點進去喚醒了許多我早就忘記的倚天、神鵰、射鵰的劇情。想到郭襄就不禁讓我想到她的徒孫周芷若。隨著金老越老越風花雪月的個性,好幾本書的戀愛戲份加重,男主角後宮越開越多,原本在情愛、江湖或義氣上皆至情至性的女孩們,突然都走起了搶男主或是一對一十足恩愛的風格。
我在做論文訪談的時候,其實不少男女受訪者都有提到金庸,然後就跟我大聊起來,有時候童年或青春期看的東西就是這樣,無論日後妳知道多政治不正確,就好像神仙姊姊先入了你的眼一樣,再怎麼拋都拋不掉,只好把整身的寵愛都先投注在上面,再慢慢地用理智慢慢拉出來。
...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伍拾陸天:單身
又是隔好久沒寫了,不知不覺的已經到達五十六天。那天跟研究所同學吃飯,談到一個人住時煮飯跟運動只能擇一,所以她們選擇運動,我選擇煮飯(笑),對我來說到從來都沒運動這個選項,應該說是家事跟寫網誌擇一吧?因為我實在不喜歡在網誌上灌水,有時候想提鍵盤來寫,想到時間所剩不多,寧缺勿濫,就停止了,加上最近工作變重,沒辦法在上班偷寫(這才是主因吧),短時間之內,這系列...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秘密讀者】宮鬥!正三觀!救中國!——晉江反瓊瑤文類初探

只要花時間在晉江上走一趟,大概可以看到無數的穿越、重生文。先解釋一下這兩個名詞:穿越就是指從自己的世界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像是被殺、神仙命令、車禍、掉到一個洞之類的)被移動到另一個世界裡,這個世界可能是平行宇宙、過去的歷史、架空歷史或書中的世界,當然移過去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維持自己的身分就像是時光或平行宇宙旅行一樣,只是跑到了另一個世...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站崗日記】第叁拾叁天:李安

媽呀,居然已經超過一個月了,眼看站崗日記從日記變周記,難道接下來要變月刊了嘛。
上周柳橙放假回來,看完站崗日記後跟我抱怨說,後來我都在借題打筆戰,根本就跟他不相干啊。冤枉啊大人,那種想念肉麻的文字前幾天還可以,持續幾天後,還有讀者要看嘛?(丟筆)但應這位主角要求,就讓我來緬懷一下過往(順便筆戰)。
每次看到批踢踢男女相關版塊討論到給老婆養、台灣女人不能同甘共苦、台灣女人都嫌富愛貧等時,都會有一位導演被招喚出來,就是「李安」,通常就是以李安六年於家中寫作劇本、等待機會時,太太作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的事跡,有的並以此感嘆台灣無女性再願意如此等(舉例:http://disp.cc/b/780-5efF、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3380875.A.80C.html...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拾柒天:洗碗

洗碗機一定沒想到自己會在台灣親密關係扮演這麼重要的位置
最近到男友家要不要洗碗又戰到飛天了。
我沒那閒時間把論戰看完,但這真的是月經題,我在批踢踢上打滾也不知道幾年了,這題好像幽靈一樣一直徘徊在男女各大板塊。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請讓我用簡單樸實的話語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是大家直到後來才開始問起的:那男生到女友家要不要洗碗?
姑且不論這其中預設異性戀的意涵,我發現從用性暴力作為工具論證中台關係以來,很多人常常以為,那我就改成每個性別性向都有,就代表男女平等了嘛,
這讓我想起在我年輕的時候某堂性別的課,有人問老師說NIKE有做男鞋針對男人的廣告,有做女鞋針對女人的廣告,所以NIKE是性別平等的。是這樣就好了。
為什麼必然是先以男人強暴女人作為工具?
又為何必然是先問女人到男友家要不要洗碗?
因為你就是這麼想的。第一個想法才是你真實的想法。
後面那些追加,不過是是因為現代人經過了許多機掰女性主義者或性別運動者如我們洗禮後,趕快在後面加上一點政治正確,但那種政治正確就像是「先生『幫忙』太太」做家事、「爸爸『幫忙』媽媽帶小孩」一樣,是piece...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站崗日記】第拾參、拾肆天:關於長期親密關係的蠢問題們
今天開心的去探親回來,因此決定要把戰力稍微打開一點,以資慶祝(是這樣說的嘛?)
作為一個政治認同為女性主義的長期親密關係中人,時常在社群當中面臨一些很奇妙的蠢問題,問你蠢問題的人有三種人,第一種是比較善意的(真的)他真的想知道關係的可行性,把你當成諮商對象的;第二種就是比較惡意的,就是妄想以你的親密關係狀況來挑戰你的政治理念那種人;第三種是傳教士,基本上他就是覺得無論如何多元關係比較好,所以不管你講什麼他就會告訴你可是如果我不是在一個一對一性忠貞親密關係中就會....怎樣。這三種人,卻常常都會問出很類似的基本問題,而我這篇文章就想要試圖回覆這個問題一下,絕對不認真,也絲毫沒有要政治正確的意思,沒有理論更無資料佐證。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在腦海中刪掉一個形象,就是台灣古早時代電視上那個被打一邊流淚還一邊做家事一邊含辛茹苦把小孩養大,苦等丈夫回頭的那個苦情媳婦形象,對,可能在今天大愛台還看得到,先從你的腦海中找到她,然後把她刪掉。當然我知道台灣有很多地區確實還存在這樣的狀況,所以先丟到資源回收筒就好,看完這篇文章記得把她放回原來的位置。
首先,第一個很常被問的題組:
「啊~你會不會膩/煩/厭/倦/噁...一直跟同個人交往/嘿咻/相處/每天在一起...?」
恩...如果我覺得膩/煩/厭/倦/噁,我為什麼還要跟他在一起?
我之所以會繼續跟他在一起,就是因為不膩/煩/厭/倦/噁啊!
不管是或不是長期親密關係,只要你跟一個人交往、嘿咻、相處時覺得膩/煩/厭/倦/噁都拜託趕快停止好嗎(當然除非這是你們之間的SM模式這我不過問)。
這個題組通常會伴隨著:「那萬一你膩/煩/厭/倦/噁了?要怎麼辦?」
那就分手啊這位大姊/仁兄。
這我也聽過很多已婚人士被問「那你這輩子就跟這個人定了,萬一膩/煩/厭/倦/噁怎麼辦?」
當然他們都會回什麼努力啦,忍耐之類的,
然後一定會有那個最白目的說:「那萬一努力沒用,又忍不了了呢?」
那就離婚啊這位仁兄/大姊。
這問題是那種保守派問就算了,因為婚姻對他們而言真的很大條,我居然還被解放派問我:「喔那個XXX結婚了,萬一他覺得膩了呢?」就、離、婚、啊。
你解放派不是並不覺得婚姻很重要嘛?人家要當兒戲不行嘛?
第二個問題是:「妳真的愛她嘛?會不會只是習慣?」
「你真的要吃飯嘛?會不會只是習慣?」
我記得以前柳橙引用過不知道誰的話「年輕人往往都以為性愛是專屬於他們的,以為中老年人就沒有性愛」。我後來發現真的不是年輕人,而是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都覺得性愛是屬於自己的,別人都沒有。親愛的,那是只是因為你比較高調而已,高調沒什麼不好(我也很高調)但很多我認識的長期親密關係者甚至是後來認識那種結婚十餘年的夫妻,他們玩的真的沒有比這些熱愛各處彰顯性行為的人來的單調或是弱到哪裡去,只是可能因為不管怎麼講都會影射到對方或是個性因素就沒有彰顯出來。
當然這個習慣不是只有指性,可能還包含關係當中的相處方式會一成不變等。
恩,第一,你的人生不會一成不變,你另一半的人生也不會一成不變。第二,老娘超想一成不變的啊啊啊啊,一成不變的人生多美好啊,不用擔心會有什麼改變,這個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要猜測他人的心思,不用拼了老命的努力。每個人要的東西不一樣,基本上我個人有個理論...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站崗日記】第拾天:努力
柳橙在他要去日本前而我情緒大受影響的時候,說了一段話他說他覺得自己努力畢業是為了兩個人生活,可是沒想到一畢業後,第一件事情是要分開。
我站崗日記第一天寫的雲淡風輕,但實際上不是,在無限積極的背後,其實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自我催眠與恐懼,這時寫日記這個行為好像是一種治療。要說這個快滿兩週的十天裡,我最多的感受,我想是與其說是思念,倒不如說是不確定以及被動。...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無意義碎念】深呼吸,當你停止呼吸的時候,你就停止思考

Breathe Doctor Yang.
Don't be crass.
You are skulking.
Women of your generation are graceless.
It's an affront to nature.
Mediocre surgeons will see you and feel themselves
wilting...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