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NOT MISS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文本分析】為什麼不能溫馴的走入良夜?—星際效應觀後感

為什麼不能溫馴的走入良夜?——星際效應觀後感 有電影雷,請小心慎入 我必須要趁記憶還沒消散之前打這篇。因為敝人不是科學家,也沒什麼科普知識,更無意探究祖父悖論或是在這裡面被討論的哲學理論,我沒有要認真考據的意思。 星際效應是部好片,我認為是部好片的片子,有幾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好看的電影、可能是深刻的電影、可能是超級好笑或超級恐怖反正是該類型霸主的電影、也可能是拍的很真實很趕的電影。星際效應是好看而且讓我願意花時間去認真分析的電影,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從這部電影得到多少,或是他多麼的開創有學問而開啟了科幻片的怎樣的潮流。 而是我想起了難攻說的,一個文化(國家)的科幻作品往往代表了這個文化(國家)對於未來的想像。 諾蘭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有某種品質保證,在劇情深度跟娛樂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入手的觀察,那就是美國,或是觀看並喜愛這部電影的大眾,他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想像? 美國人的科幻一直有一種很奇妙的理性與感性的戰鬥(講的好像珍奧絲汀的小說,但Murph的書架上還真的有珍的小說),從重裝任務到AI人工智慧,總是一再重申,愛,或是人類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理性、管理或是「為了群眾」的思維發展到極致的烏托邦,最後會被人類的感情(特別是「愛」)給擊敗,星際效應雖然並非烏托邦科幻,但同樣也是「愛」能克服一切。 Dr.Brand那一席關於愛是更高次元,更高維度的話,雖然很多人覺得出戲還是不以為然,但大抵上卻是這部電影或甚至美國科幻電影最主要的主軸,就是人類的「情感」,這是我一直覺得很矛盾的地方,星際效應以及美國的科幻電影仍然充滿了對於科學、科技的崇拜以及正面的肯定,可同時卻一再的將個人的情感凌駕於「科學」之上。星際效應中最明顯的一段就是當面臨Dr.Mann和Dr.Edmunds兩顆星球的選擇時,Cooper的選擇是理性的計算、奠基於科學的考量,Dr.Mann的星球資料一直在發送,他本人也是這個計畫的領導人,確實是最適合的選擇,而Dr.Brand那套關於愛的論述,在理性考量上就毫無邏輯可言,但從結果論來看,當初若選擇Dr.Edmunds的星球其實才是正確的,因為Dr.Mann最後退卻了,他的「人性」使他假造資料以尋求被救助。 也就是說,「人性」&人類的「情感」,同時可能造成計畫的成功以及失敗:如果當初因為「愛」而選擇了Dr.Edmunds的星球,就不會面對Dr.Mann的背叛;Dr.Mann如果不順從他自己所謂的「人性」,他會在凍結的星球上自生自滅,不會為了生存而傳送假訊息。無論何者,都表達了造成人作為人一切是凌駕於科學&理性的,也就是說在這裡,科學、理性成為了達到「人性」的手段,而不是追求之目的。 但是當愛克服的不是社會無情的理性與秩序而是克服「自然」的時候,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很多影評跟心得說星際效應是命定或宿命論,一切都是預先注定好的:Miller星球的錯誤—Dr.Mann的背叛—燃料的匱乏—主角掉入黑洞—能夠控制更高次元的生物讓主角可以把訊息傳給任何時間的Murph這些發生都是注定的,因為最終主角說這個生物就是未來的人類,也就是未來的人類讓Cooper自己選擇了自己,然後產生未來的人類,這一切都是注定的。 這一切都是注定,並不代表是自然的。 這裡的「注定」是人類自己的「注定」,仍然是「人類創造自己的命運」、「人定勝天」這套說詞,這個想法。 從主角Cooper一開始說的「我們以前常仰望蒼天,思索人類在星空中的位置,現在我們只會低頭,憂心自己在塵世間的處境。」到他發現學校老師說阿波羅計畫只是謊言,是欺騙蘇聯的手法,人類應該要腳踏實地時的態度,都可以看出,說故事的人,確實認為科學是可以解決問題的,科學是人性最佳的手段,所以在這部片當中,他對於科學以及過度發展的質疑,仍然全部都用科學解決。 但科學真的解決的了嘛? 看起來好像可以,科學無法解決Dr.Mann的背叛,但可以可以將Dr.Mann的背叛轉化成另一種命定。愛因斯坦說過「科學要是失去信仰將沒有任何意義。」,但在這齣劇中科學變成信仰,變成了人性唯一得以彰顯的方式。地球因為科技、因為過度開發、因為枯萎病、因為沙塵暴、因為戰爭(哪一個不是人類所造成的?)逐漸變得不適合人居,所以,我們就踏上太空的旅程去尋找另一個星球,另一個土地。我們不要低頭,不只不低頭服輸,更重要的是,不要低頭看「我們做了什麼」。 電影裡最主要討論的感情是親情,故事中年老的那位Dr.Brand(另一位Dr.Brand的父親)隱瞞了實際上並沒有Plan...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回應&筆戰】物化女性?有什麼問題嘛?

關於物化女性意外的扯入陳以真改圖論證,我不想要放那張違反陳以真意願的改圖 所以我放上了被改的那張原圖。 本篇回應抓胖的:連勝文不小心押了什麼韻?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494473 為了慶祝抓胖開始進入鳴人堂的生涯,第一篇居然就大膽的挑戰「物化女性」我決定冒著MC第二天大量出血的...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秘密讀者】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神主牌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神主牌 *小提醒,本文於今年七月已在秘密讀者刊登,只是重新整理後刊出,絕對沒有影射什麼時事。                                ...
 
Copyright © 2014 矯情的修辭. Designed by OddThemes